如果你想说服某个人,要诉诸利益而非理性。
生活中的支撑点:人们一直在追求理性,说明人们无法做完完全理性。同时有言论,利益驱动人。当人们不被驱动的时候,是利益不够。我们又常说合作共赢,“赢”也就是利益。利益也可以有很多种,是钱,是名,是利或者其他的一些东西。虽有人说“以理服人”,但是如果对方损失很大,这个以理服人往往不能够推荐,这一个事项的存在基础是损失在对方的承受范围内,其实也还是“利”。
所以,当我们想要说服一个人的时候,重点在于对对方有什么好处。
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和原理,并能够用最基础的知识和原理讲述给别人听
经常听到群友说,费尔曼一下。其实就是将学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用大家能听得懂的语言去重述。而如果想要让大家都听得懂,就需要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话来阐述,也就需要自己能够吃透,掌握最基础的原理,并用最基础的语言去描述。基础才是大家共通的。
生逢其时,生逢其地
我认为也可以解读为流行、风口,就比如随着行业大流行总能更多的赚到钱,比如金融、互联网,自媒体,以及后面将要到来的5G,写小说也是,如果你写的是正流行的题材,就更容易被人接收和推荐。
如果站在风口,猪都能上天。个人发展的几大转折,其实都跟社会大环境是很有关系的。比如改革初期的下海经商,08年的房地产行业,以及现在的金融互联网,之后可能是教育和5G。当你站到了风口,你能达成的成就是平时的几倍几十倍。
跨学科思维(举例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提出“机会成本”“激励机制”“公用品悲剧”
从一开始就吸引了软科学领域最优秀的人才
有一句话是:越富有的人越有钱。这是一个正向循环。在一件事情发展之初的定位,就决定了他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就比如文中提到的经济学,从一开始定位比较高,从高专业性入手,那么,后续无论是因为慕名而去还是高收入,总是会吸引更多的人去参与,引人,当吸引人的基数增加,大浪淘沙后更优秀的人被留下,整体能力就会高很多。从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致命的自闭,导致“铁锤人综合症”
人们受自身所了解的知识、认知水平限制,当看到一个事物的时候,只能看到他认知范围内的事情,对于超过常识或者学识之内的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想要更全面的解释一个事件,就必须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认知能力。也就是要不断的了解各行各领域的思维逻辑。对一个拿铁锤的人来说,钉钉子就是他的认知范围。所以,他的世界所有的问题都是需要被钉的钉子。
过度强调那些有相关数据的因素的重要性,不把那些可能更加重要但没有相关数据的因素考虑在内
大脑是有偏好的。他总是偏向于简单、清晰的东西。有数据呈现的内容,更容易量化及分析,而没有数据呈现的东西评判起来更加复杂。所以,在生活中需要对此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