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没有读书?
貌似每天都在阅读,但基本上都是碎片化阅读。
早起第1件事,就是打开新华社的公众号看新闻,作为在这浩瀚星球上自由呼吸的一个平凡的生命,我一样拥有一颗伟大的心去关注身边的事以及我们所诗意栖息的大地,希望她如我的学生一样也像我自己一样向阳生长,每一天都会开心绽放,每天都让人内心向往。
接下来的阅读就是点开各种各样的公众号,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所关注的自然是和教育有关的公众号,有的的公众号鸡汤满天飞,灌得连我这样喜欢鸡汤的人常常都会头晕脑胀。鸡汤喝的多了,每日自己买的文字里面也满是鸡汤,除了鸡汤和所谓的思考,妻子告诉我,你的大多数让人看不懂的文字表面上写了很多,可实际上,阅读此文的人很难从中看见任何有意义的东西。
为什么貌似每天都在阅读的我码出来的文字却渐渐变成一样的面孔?
没有人会否认手机阅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那些公众号总能推出一些给人启发的好文章,我当然也会将文章放入收藏夹,回头再细读。手机阅读有碎片化阅读的特征,但它的好处是可以随时随地,坐地铁、会议间隙,都是阅读的好时光。有人曾说有主见的阅读者,自然可将这些碎片连成完整的大陆。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那么我自己可能算是一个没有多少主见的阅读者。
毋庸置疑,阅读能让我们看见星辰和大海,也都能让我们看见深藏在心底的力量,终于某一天,你读着读着,忽然就发现了自己的心,于是,世界一片宁静,人间时时欢喜。
新东方三巨头之一的王强有本书,名为《读书毁了我》。这是一个极有内涵的书名,读书就是不断摧毁旧我的过程,尤其是读那些有力量的书,能使我们从桎梏中一点点挣脱出来。
王强《读书毁了我》一书收录了他的大量书评,他读过的书有阿尔文·托夫勒的《权力的转移》、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理查德·德·伯利的《书之爱》、扎米亚京的《我们》、普里斯特利的《露台集》、艾伦·布鲁姆的《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这些人名、书名对我来说相当陌生,但有一点不可否认,正是这些独特的阅读成就了独特的王强。
真正的读书,正是不断寻找、发现“经典”的过程。在读物的选择上,我们应培养自己顽强的阅读个性。曹文轩老师说:“一个人说:我不读别人读的书,只读别人不读的书。此说也许是狂言,也许是极端,但这份决断也有可取之处,那就是顽强地展示阅读个性的意识。到别人不常进入的领域去淘别人不淘的书,就会得到别人得不到的知识,就会发出另样的声音。”
在平凡的日子中,怎样去阅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艾德勒和范多伦的观点:“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去写下来。”
这段话说的非常好。这正是我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做的,看见别具一格的文章,看见特立独行的文字,心里不由的想要学习。个人以为,这种学习本身并没有错,难就难在如何在万千想法中写就你自己的心?
边阅读边欢喜,
边码字边宁静,
这就是我的人生信仰。
蓝色的天空中不只是晴空万里,
偶尔也会乌云密布,
而正是那里,
才是闪电照亮人间的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