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ZAO塌了我的隐私


ZAO: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

网友:仅需一款软件,你就想偷走天下人脸。

ZAO爆发隐私安全争议的一周后,它在App store里的下载量仍高居前三。

尽管关于隐私安全的话题,已经聊过无数次了。

但ZAO这款软件,还是稳、准、狠地恶心到了我。



被ZAO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ZAO的第一版霸王条款,噢不对,用户协议,大家应该都看过了。


因为诱导用户对个人肖像权进行无范围、无限制地授权,ZAO被火速骂上热搜。

然后又火速进行了修改。


为什么ZAO的行动力这么强呢?

因为他们怂了。

那点“花花肠子”,他们以为大家发现不了,却不小心败露了。他们担心自己赔个底儿掉,所以火速处理,不想留一丝痕迹。

他们为什么怂了?

因为肖像权或AI技术被滥用引发的风险,他们不敢承担,也承担不起。

比如“扒”光一个姑娘。

前段时间,国外出现了一款滥用AI技术的App,名叫“DeepNude”。

用户只要上传一张正常的女性照片,就能生成一张伪造的裸体照片。

原照片中露出的肌肤越多,伪造后的效果就越真。


伪造裸体图就够恶心了吧,还有更不要脸的,就是伪造小电影。

早在2017年底,这个所谓的AI换脸术,就搅合过国外的成人网站。

名叫“Deepfakes”的用户创建了一串代码,让人们可以把小电影的女主角,通过AI换脸术,变成他们的梦中情人。

神奇女侠—盖尔·加朵、黑寡妇—斯嘉丽·约翰逊,都曾被此所累。

后来因为扛不住压力,“Deepfakes”的账户被迫关闭,但是开发者暗搓搓公开了这串代码,任由它在全球范围内扩散。

冒昧地问一句,大家今天玩着换脸APP,乐此不疲地让自己演着大片,如果有天你的脸被迫出现在小电影里呢?

别到了那时候才想起维权。

除了“被色情”,我们还可能被骗。

比如,你人在家中坐,脸却在外面诈骗。

以前被盗号,骗子发文字借钱,好友还能反应过来。以后要是看视频里的我,张口说话借钱,他们还能躲过被骗的风险吗?

我觉得悬。

不信你看。

去年7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学者,利用人工智能以及数字图像合成技术,做出了一段肉眼难辨真伪的奥巴马演讲视频。

做到这种程度,你分得清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吗?

再比如,你以为自己在悠闲地上网冲浪,无形之中就被广告里的合成人像洗了脑。

关于辨别广告这件事,大家应该都很自信,而且坚信自己不会为硬广所动。

“只要我不想买,没人能从我兜里抢钱。”

但如果广告里那个忽悠你花钱的人,就是你的好闺蜜、好基友,或者你本人呢?

我觉得悬。

不信你看。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亚历山德罗·艾奎斯提,曾经在TED演讲里提出过这样一个结论:

在不知情的前提下,人们无法从合成的脸部图像中,识别出好友或者自己,但是会对这张脸产生好感。

他进一步提出了这样的潜在风险↓

不管你怕不怕,反正一想到这种潜移默化的诱导,我是怕了。

所以,我对ZAO的深恶痛绝,不仅在于它明目张胆地越界、侵权。

更因为它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放出了那么多邪恶的想法。

这个AI换脸术早就有了,但它在程序员眼里,就是像修图一样,是个肯花功夫就能办到的事。

它一直都有被开发的机会,但一直没人想,或者不屑开发。

可为什么ZAO做了呢?

这就是它下一个让我恶心的地方:

拿技术无罪当圈钱的遮羞布。


技术无罪,但你有罪啊


围观ZAO的争议,我看到最无语的话,就是吹它创新,说什么对探索AI领域做出贡献。

闭嘴吧。

创新不存在的,探索也就更说不上。

想给AI增光添彩,真轮不到ZAO。

但给AI抹黑,你很有一套。

AI技术最早多用于公共事业领域。

比如用在医疗领域进行智能图像分析,在安防工作中辅助破案,追踪保护稀有动物,催生自动驾驶技术等等。

后来,AI慢慢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使用程度都比较浅。

比如手机里陪你聊天的智能助理,让你变美的美颜相机,帮你解闷的影音推荐功能等等。

更深层的尝试,应该就是指纹和面容支付了吧。

AI技术的使用之所以如此谨慎,主要是它对使用者保障数据安全的能力,要求极高。

ZAO这样贸然地大范围收集用户信息,然后用于娱乐场景,敢问贵公司,你能拍胸脯保证,采集后的用户信息绝对安全吗?

      业内人士对ZAO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不好意思,我存疑。

ZAO的争议爆发后,很多人担心支付宝被盗刷的问题。

支付宝官方在知乎上发文,否认了类似的合成图像会攻破支付宝面容识别的问题。

除此以外,支付宝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今年8月23日,支付宝曾发布《生物识别用户隐私与安全保护倡议》,呼吁生物识别领域的行业自律。

在这份倡议里,支付宝认为:

企业在采集用户生物信息时应遵循「最小、够用」的原则,防止被滥用。 
企业应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密存储来提高安全强度,也应明确和规范用户信息使用的目的及范围,避免信息被过度使用。另外,在具体使用中也应建立保险机制来确保用户资金不受损失。


将这番话,和ZAO第一版的用户协议对比,高下立判。

尤其支付宝那句“最小、够用”,应该是怼得ZAO哑口无言吧。

前人做过那么多努力,大众对AI的定义尚且模糊,但至少满怀期待。

可是横空出世的ZAO,牵扯出了一系列隐私风险,让大家对AI的态度再次低落谷底,甚至打入地狱。

ZAO这样可不可恨?

它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又没有制服恶鬼的能力,光想着自己那点事了,AI的未来怎么办?

如果你非要说AI未来还有挽救的余地,那我们这些被侵害的用户怎么办?

谁救我们,我们活该担惊受怕吗?


骗我上瘾,还怪我无知


围观群众顺藤摸瓜,发现ZAO背靠陌陌,是贵公司在短视频社交领域的一次新尝试。

ZAO在官方微博上,说过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精髓在于加好友”,你们野心不小啊。

钓用户上钩,让用户上瘾,再给用户创办社交圈子。咔咔三步走,拿下ZAO的社交场。

所以,你们瞄准了我的享乐需求,打着瓜分我碎片化时间的算盘,用尽浑身解数,让我上钩。

我上钩了,然后呢?

你们拿着我的“脸”要干嘛?进行你们的社交研究吗?开发新的技术吗?

还是直接简单粗暴地卖了换钱?

ZAO在最新回复网友的评论中这么说:


好一个“希望避免纠纷”,好一个“既然用户十分接受我们的技术”。

用大白话翻译一下大概是:

“有人质疑我们侵犯隐私,没安好心了,我们就开始卖惨,然后调转枪头,说一开始这么写是担心用户告我。

然后修改用户协议又是为了啥呢?

不是因为我们怂了,是因为我们发现大多数用户,都是拿【用户协议】当摆设的傻大胆。

他们并没有看穿我的“花花肠子”,只是计较那几行字而已,那我当然要删了平民愤啊。”

这逻辑说得通吗?

怎么说来说去,说到最后都成了用户的问题。

不仅官方这么说,网上的杠精们甚至会帮腔:

“互联网有隐私吗?想要隐私还是最好不要上网”

“建议集体回到石器时代,一个草丛就能保护隐私。”

你瞅瞅这话,甩锅程度跟耍流氓有什么两样。

“我想生活在智能时代,体验智能时代的乐趣,我就得把自己扒光了放到互联网上才行吗?”

      B站上曾有人用AI换脸术,将朱茵变成了杨幂


你要说行也可以。

那按照杠精的逻辑,想要不摔跤,就别下地;想要呛不着,就别喝水;想要没车祸,就一辈子别出门。

觉得荒谬吗?

现在杠精明白了吧。你们这么说纯属【转移焦虑】,把本来应该由不良开发者承担的责任,推到了用户身上。

百度CEO李彦宏也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言论:

“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

你听听,这话又在【模糊概念】。

在很多数情况下,我们是主动选择用隐私换便利,还是不得不选择用隐私换便利呢?

当人们处于主动情况下,这句话确实暴露了人们的盲目。

我为了满足享乐,主动选择了无视风险,那我就得承担自己选择的风险。

但是人们处于被动情况下呢?

想点外卖、打车、用导航,我就得开启定位权限;

想发照片、修图、传视频,我就得开启相册权限;

想交朋友、聊天、加关注,我就得开启通讯录权限。

实话实说,不认可【用户协议】就不能使用的APP,一抓一大把。

所以现实生活大多情况都是被动的,请问我有什么选择权吗?

说我拿“隐私换便利”的时候,你想过自己是怎么忽悠我相信你的吗?

ZAO上有大量影视剧和明星视频素材,被指涉嫌侵犯版权


现在保护隐私安全的法规还很薄弱,但透明性,是大家的共识。

简单来说,就是必须告知用户如何使用他们的信息。

但是如果在繁琐的【用户协议】中玩文字游戏,加以引导和诱惑,人们就很容易放下防备,提供自己的敏感信息。

这就跟恋爱似的,我明知道你背后的小九九,还心甘情愿被骗,是因为爱你相信你。

结果你倒好,玩砸了不知悔改就算了,还理直气壮地数落我不解风情?

这是啥,这就是渣男啊。

敲完这篇文章,我又气又难过。

关于如何防范上网时被侵犯隐私,我无法给读完这篇文章的朋友提供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

这不像被偷拍,堵住生活里的孔,就能排除风险。

互联网上的孔太多了,而且都是无形的,我想堵,但是我找不到啊。

所以我只能把真相掰开揉碎地告诉大家,鼓励大家仔细看【用户协议】,远离那些有风险的App。

还有一点就是大家不要自责,因为错不在你的疏忽,在于那些开发者的无良。

科技千千万,创意遍地有,他们偏偏好的不学,老是搞这些歪门邪道。

到底怎么才能骂醒这些人?

我这篇文章不过是杯水车薪。

树长歪了,都得靠日复一日地修枝剪叶,才能慢慢能回正。

人心要是不正了,怎么能是听了旁人的三言两语,一朝一夕就能挽回的呢?

所以,不管对哪一方来说,这都是一场不能怕麻烦的持久战。

毕竟,潘多拉魔盒已经被打开了。

# 留言说说:你平时会看【用户协议】吗?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