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自我中心圈,你会收获很多小 美好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经历,去超市购物,其实早在出门的时候,你就已经计划好要买什么了,并且你自己也会认为这次的购物之旅应该是满载而归的,可事实上并非如此,玲琅满目的商品看得你眼花缭乱的,然后你就不知道要买什么了,百般纠结后你什么都没买就回家了。
有人把这种行为称之为自我纠结症,对于自我纠结症患者,他们也是对此很无奈。
那么问题来了,自我纠结症,为什么强调的只是自我呢,到底什么是自我,我们又该怎样去认识它,了解它呢?
自我是本体形态融合多变心理的潜在意识。
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的本性,常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话虽如此,但是我觉得在生活中我们还是要尽量跳出这个自我的圈,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站住脚,不会被唾弃,另外一个就是自己也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会因为某件事解不开心结,让自己困扰。
01
认识自己,看清别人眼中的自己
正视他人给予自己的评价
你真的很了解你自己吗?
相信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对里面的英雄人物多多少少也是有些了解,比如神机妙算诸葛亮,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常胜将军赵云…说到历史,我不免有些感慨,其实刘备占据很多优势,兴复汉室可以说是不成问题,但是结局真的让人捉摸不透,又觉得很可惜。其中最为致命的就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了,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关羽,忠义,英勇,是一位可歌可泣让人敬佩的英雄人物,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太过高傲了,这一点他可能自己没有意识到,正是如此,他才会败给东吴阿蒙,其实不然,他正真输给的是自己。话说张飞,在睡梦中被士兵残害,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同样的,他也是因为这种自我潜在意识不得控制才会造成这样的悲剧。
如果关羽早一点认识到自己高傲的缺点,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并不是那么伟大时,那么他也不会把高傲当成赢得战争的资本。
如果张飞早一点认识到自己暴戾的缺点,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并不是那么温和时,那么他也不会我行我素最后失去兵心。
如果关羽没有失去荆州,那三国鼎立崛起的应该是蜀国了,蜀国之败最为关键的就是关羽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
其实,你大可不必在意因自我而引发的各种矛盾问题,这里又要引出一个熟知的词汇“自恋”,自恋是属于自我欣赏的潜在意识,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我想说的就是这种潜在意识并不是一个特别不好的存在,只是自我要有个度,适度才是健康的心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陷入自我最后迷失了自己,找不到自己,换句话说就是看不到别人眼中的自己。
我们要时常听一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看清自己在别人眼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对于那些缺点应当划为重点记在心里面并且还要及时的去改正,确实很难改过来的习惯,在行为有所表现时要不断提醒自己这样做会被别人嫌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什么事要先想清楚,想好了再做决定。
0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多角度看问题,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卞之琳在《断章》中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站立的角度不同,感知也就自然不同。
一群兴致勃勃的人在登山的路上,遇到了从山上下来的满身疲惫的人。于是,登山的人问下山的人说,怎么样?山上有什么好玩的吗?下山的人有些满脸失望地说,没有,什么也没有,只是一座破庙……,也有些说山上的风景很不错,登高望远,远处风景无限!
如果你是登山的,听到这些话,你是停滞不前,满心失望呢还是继续攀登?这个时候,你只有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每个人对同样的事物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要给自己一个微笑,给自己一次机会,自己爬上去看个究竟,其实,你看到的风景跟别人看到的风景虽然是一样的,但感觉并不一样。
在困境中站稳脚跟,换个思维你会海阔天空。
自我感知是潜在的思维模式,不同对待会有不同感知。
可能现在的你饱经风霜,身心俱疲,总是会觉得上天很不公,挫折不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时候,如果你不理智,不坚强,开始消沉,那么你真的是无药可救了。其实,挫折并不可怕,只是要看你是如何对待了,不要觉得你承受不住,潜在意识认为受打击了,如果你换个思维,觉得浑身热血沸腾,把挫折当成挑战,那么你就会越战越勇。
困境是成长的催化剂,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你只有坚强,勇往直前才能破茧成蝶。
03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凡事不可断章取义
有时候看到的和听到的也都不一定是真的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下面我们来看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故事。
孔子有一次,孔子与众弟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受围困,个个饥饿不堪,体力不支。子贡突破重围,好不容易换回一些米来,让颜回负责煮饭。一天,子贡无意间经过煮饭的房间,竟然看见颜回在用勺子舀饭吃。
颜回是孔子十分信任和经常称赞的弟子,他竟然也偷饭吃,子贡对此深感不平,就去见孔子。行礼之后,子贡问孔子说:“仁人廉士会不会因为穷困而改变气节?”孔子回答说:“当然不会。”子贡向老师讲述了亲眼所见颜回偷饭吃的事。出乎意料的是,孔子却说:“我对颜回是仁者一向是坚信不移的,虽然你说的是亲眼所见,但我还是不会怀疑他,恐怕是另有隐情吧。”随后,孔子将颜回叫来,说:“我前几天梦到了自己的祖先,想必是要护佑我们吧?你把饭做好了之后,我准备拿它先祭祀祖先。”
颜回摇头答道:“不行啊,老师!刚才我在煮饭时,屋顶有一小块黑土掉到饭里了,我就用勺子将其舀起来,想把它倒掉又觉得可惜,于是便吃了它。吃过的饭是不能祭祀先祖的啊!”
孔子听了,满意地笑了,说:“原来如此。要是换了我,也会吃了它的。”颜回走后,孔子对几位在场的弟子说:“我对颜回的信任,是由来已久的,并不是因为今天的事情。”周围的弟子由此对孔子更加叹服。
孔子看到颜回抓起米饭就吃后,自我潜在意识是在认为颜回偷吃大米饭,并没有认真思考他是不是饿得受不住自个先吃还是有另有原因,并没有考虑到他的人品,平时的为人处世,而是断章取义认为他在偷吃,很自私。如果真的很困惑可以询问,只是在后来的间接试探中找到了事情的真相。
有时候听到的和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事情的真相,自我潜在意识会在第一时间认定对和错,当然,直觉并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必须要反复思考反复论证反复推敲。
04
常思对错
发现“偏轨”行为要及时“正轨”
《论语》中,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时常反思自己,寻找别人的缺点是否自己也有,这是一种自我修身的一种方式。
前面说到要认识自己,这只是初步,我们不但要认识自己还要及时纠正发现出来的问题。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被册封为“上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便不服了,暴跳如雷说:“我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而他就凭一张嘴,就得到如此地位!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狠狠羞辱他!”廉颇说的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所以每当他见到廉颇之后都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蔺相如说的这些话被廉颇听到了,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他拉下老脸,脱下战袍,心甘情愿的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负荆请罪”。蔺相如看见这一状况之后,急忙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二人交谈甚欢,从此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因为自我潜在意识太过强烈而失去很多最为重要的东西,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上,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总是会被人嫌弃,我们只有敢于跳出自我中心圈,才能收获很多的小美好。
无论是困境中的你还是平凡的你,你若阳光,四季如春,要学会自立自强自勉,站位点不同自我感知也会不同。
嘿,陌生人,你要加油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