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经济学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原因在于它是以研究陌生人的互动规律为己任的学问。人的认知和判断,至今主要还是靠直觉和短距离的人际关系来驱动,但人的身体和际遇,却早已置于大规模的陌生人的精妙协作之中。
1 稀缺 (为何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1.1 真实世界 | 经济学视角
1、有人会说,经济学分析的对象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但是在战俘营里,战俘们用香烟作为货币来进行交易,即便该经济活动称不上是市场经济,但也遵循着经济规律,我们依旧可以通过经济学的视角来去分析。
2、生活上看似简单的公正之举,实则是通过有效率的考量。马粪争夺案中,如果把马粪判给了创造财富的人,就会给村民们带来这么一种预期:人类劳动的成果便是财富。若判给将马粪顺走的人,就会带来负面效果,给村民们另一种预期:只要没人看官的东西,就可以随便拿走。这样顺手牵羊而不自己创造财富的人就会增多。
3、经济学告诉我们,比较时不仅要看到那些看得见的东西,也要看得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破窗理论的变种中,看得见的,是自然灾害、人为破坏、人的衰老、工具落后等问题带来的就业机会以及花费掉的物资;而看不见的,是替代方案所导致的隐形的净损失。看不见不一定比看得见的重要,但是在做决策时务必要衡量。
4、经济学研究的是“事与愿违”的规律:
(1)美好愿望不一定带来美好结果;过去人们总抱有太淳朴的想法,就是觉得有什么样的愿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2)坏人干坏事的影响有限;人具有能动性,当坏人干坏事后,人会变得警惕而防止坏事的再次发生。
(3)好人好心不一定干好事;例如最低工资制度原本为了保护穷人,却使穷人的遭遇更糟,同工同酬制度损害原本为了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却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等。
(4)政府立法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经济学家认为人在新的法律下发挥他的能都行,会有他的对策,事态的走向会跟我们立法预期有很大出入。
1.2 人性观 | 人是理性和自私的吗
1、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位叫做阿曼·阿尔德年轻教授,为经济学找到一个坚实的研究基础——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即经济学研究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能够存活下来,而如果条件发生了改变,人们存活的情况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而这一切,和理性与否无关。
2、市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认为人在自私的同时,具有爱心和同情心,但是同情心会因为距离的拉远而减弱。依靠市场,陌生人与陌生人也会有互动的平台,但小圈子靠爱心,大世界靠市场。对此,斯密给出重要建议是:不要在家庭、朋友圈里过分讲究市场规则,也不要在市场上强求陌生人表现出不切实际的爱心。
3、市场是让成千上万人互相协作的平台。一支铅笔的诞生,联结了许许多多生活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语言,信奉着不同的宗教,甚至彼此憎恶,但这些都没关系,他们能够相互协作,不断制造出铅笔。
4、商业才是最大的慈善。世界银行的宗旨是给世界上的贫穷国家提供援助,但在过去50年尽管为非洲援助高达2.3兆美元,扶贫工作仍旧未能落实。相比之下,英美两国却能在05年7月16日的这一天内把900万册的图书送到了读者手里,仅仅一项娱乐活动,能办得如此有效率。
行善扶贫难见成效四大原因:
(1)缺乏反馈机制:没有反馈就无法对扶贫事业进行调整和持续投资;
(2)委托代理问题:负责行善的人,由于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认真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3)所托非人问题:国际扶贫机构把钱交给了造成当地贫困的主要问题方——当地政府,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4)养懒汉效应:持续的扶贫会造成人们的依赖和懒惰。
1.3 区别对待 | 选择的标准
1、经济学建立在“稀缺”这个基础上,但稀缺并不是假设而基本事实,是人类始终面临的基本约束。造成稀缺的原因有两个:一,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需求大);二,人的需求不断变化、升级(消费升级)。
2、稀缺、选择、区别对待和歧视这四个概念,其实是一体的,只要有一个就意味着同时有其他三个。稀缺必然导致歧视,所以我们无法避免歧视,谁进行了歧视,谁就要承担歧视的后果。我们不应该问要不要歧视,要问应该如何歧视。
3、歧视的起源,即区别对待,有两个最根本的起源:一是偏好;二是信息不对称。歧视会让人付出代价,但市场竞争可以使我们习得不歧视别人的心态。
4、歧视有时候也有建设性,例如在东南亚华人做生意时会排斥非华人,以便在异国他乡实现自我保护。次贷危机也告诉我们,现实中歧视往往都有原因,尤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下,歧视往往更有效率。
2 成本(不要只盯着钱看)
2.1 选择偏好 | 放弃的最大价值
1、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而沉没成本是已经发生但不可回收的支出。我们无法回收,也就无法再放弃,所以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凡是提到成本,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的。放弃了什么东西,以及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大价值,只能够想象。
2、理解成本,还要明白:
(1)负面的感受不是成本:假如们有两个选择,修游泳池和帐篷,他们分别的净幸福值是30分和40分。当我们选择其中一个时,成本是另一个选择带来的净幸福值,不是修建时的辛苦而带来的负面感受。
(2)你的成本由别人决定:我们用铺位来卖茶叶蛋,放弃的是铺位的铺租,而铺租的价位,即茶叶蛋的成本则是由社会上其他人决定的。
经济学的看法是:你拥有你的生命,但是你的生命是怎么度过的,你的职业是怎么选择的,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上其他人决定的。
3、货币成本并不是全部成本,做决策时,我们要看到除货币以外的成本,比如我们到距离很远的市区购买商品所要付出的体力以及时间成本。所以中间商帮我们解决了很多中间繁琐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帮助我们减少了总成本。
2.2 资源的价值 | 重新理解盈利与亏损
1、盈利提高了资源未来使用的成本,亏损降低资源使用成本。例如,我们用了10元买个碗,后来得知这是个价值10万的古董,我们便获得了盈利。如果我们将该碗用来吃饭,那么我们的使用成本就从10元提高到10万元了。反过来我们用10万元买个古董碗却发现是个只值10元的假货,我们便产生亏损。用该碗来吃饭,那使用成本就从10万元降低到10元。所以经营时,找到盈利的因素,提高其成本,找到亏损的因素,降低其成本。
2、关于价格形成过程,存在两种背道而驰的理论,一种叫成本决定论,一种叫供需决定论。成本决定论并不符合逻辑,供需关系才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价格又会决定资源成本。举个例子,人们对住房的高需求导致了高房价,高房价使得高地价成为可能。
3、对资产的付费叫做租。经济学也认为租是旱涝保收的收入,是白赚那部分的收入。当然,旱涝保收实际上并不存在,是相对程度上的。猫王的次优工作是卡车司机,假如收入是10万元,而歌星的收入是1000万元,当歌星的收入减10万、500万元、900万元,他都照样当歌星,所以这990万元便是他白赚的,即为租。
4、寻找能够带来收入的资产的行为,根据图洛克所指,可以明显地分为两类:一是类似医生研制出治疗癌症的药物、歌星迈克尔·杰克逊改善自己舞姿的行为;二是类似某个年轻人花了十年青春在官僚机构里谋取一份正式的闲职的行为,或某家公司通过公关手段拿下垄断经营权的行为。
前者增加了社会财富,后者消耗了社会财富。经济学界,“寻租”这个词专指后者的行为,即那些向政府争取优惠政策,让自己得到好处,同时导致总资源发生耗散的行为。很多国家由于制度设计不当,寻租行为非常普遍。这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些国家里,人们虽然每天都很忙,但整个国家却非常穷。
2.3 科斯定律 | 从社会成本看问题
1、最早把社会成本讲清楚的,是一位叫罗纳德·科斯的经济学家。他认为:双方为了不同的用途,在争夺相同的稀缺的资源时,所有伤害都是相互的,不过,谁避免意外的成本更低,谁的责任就最大。
2、科斯定律最流行的版本是:交易费用为零或足够低的情况下,不管资源最初主人是谁,资源都会同样会流到价值最高的用途上去,即“谁用得好就归谁”。
3、根据科斯定律看待环保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现代化生活和环境污染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好比如黄石公园里,养狼的人把别人的牲口咬死了,要向养牲口的人提供一定赔偿,那养狼的人便知道养狼会有代价,就会把狼群的数目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通常也把这个价叫做“科斯对价”。
2.4 交易费用 | 平衡的艺术
1、两个人或多人之间达成资源争用的协议时用到所有成本叫做交易费用。现实生活中交易费用很高,我们可以把社会上通行的制度、习俗和道德规范,都看成为了减少重复商议的成本而逐渐固定下来的解决纠纷的办法。
2、科斯定律应用在征地问题上,同样主张一个平衡点。两边倒都不对,政府既不能太强势,也不能太考虑公众想法。至于该平衡点在哪,需要法律去不断摸索。
3、生活上我们也应当领会科斯定律的精神,在生活上的各种冲突中积极地寻求合作解。
3 需求 (好东西运到远方去)
3.1 边际革命 | 不是越多越好
1、阿尔钦对“个人估值”的定义:一个人对一件商品的个人估值,是他为了得到这件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其他商品的最高数量。
个人估值有几层含义:一,它不是集体的估值,集体不会感受,不会思考,也不会评估,做出个人估值判断的一定是个人;二,它是主观的,且是绝对主观的,价值是由人赋予的,所有的个人估值有源于个人的主观判断;三,它不是以个人愿望为基础,而是以他所愿意放弃的其他商品数量来计算的,不是凭空的愿望,是由行动支撑,这些行动外人可以观察到。
客观价值论:世界所有物品,都有客观的、内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价值,价格围绕这个本质的、客观的价值上下波动的一个现象。
主观价值论:指所有的物品,本身没有什么内在价值,只有人对它的判断,人觉得它有价值,它就有价值。
两种价值观之间有三种区别:一,一辆跑车贵,客观价值论认为是因为它里面凝聚的贵金属、技术含量以及人类无差别的劳动多一点,而主观价值论觉得是人们喜欢它,看重它;二,客观价值论不能解释的现象,主观价值论、个人估值能够解释;三,主观价值论能更好指导生产。
2、边际:“新增”带来的“新增”。
边际效用递减定律:在单位时间内,随着人们消耗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不断增加,消耗这种商品所带来的新增享受迟早会下降。
边际平衡: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使其获得最高的效用?办法就是把资源分摊到不同的用途上,并确保资源在这些不同用途上获得的边际效用都趋于相等;如果出现不等,拿就应该不断地把更多的资源挪用到边际效用较高的用途上,直到资源在这种用途上带来的边际效用下降到与其他用途边际效用相等为止。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边际平衡的高手,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所能涉及的所有领域、活动、选项当中,根据边际平衡规律分配时间、金钱、精力和其他资源,从而使总效用达到最大。
3.1 需求定律 | 关于人性的定律
1、需求第一定律:其他情况不变时,只要价格提高,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价格降到一定程度,需求量就会增加。当价格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我们可能会从需求者转为供给者。
剩余:一个人对一件商品的个人估值,跟他为了得到这件商品所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距。
2、需求第二定律: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和价格之后流逝的时间长度成正比。即随着时间推移,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增加,替代品越来越多,应变的空间越来越大。
需求对价格的弹性:需求量随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动的程度,等于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需求曲线越陡,弹性越小,谁的弹性低,谁对这份交易的需求更迫切,谁就要多付出一点)
弹性大于1,多指奢侈品;小于1,多指必需品。弹性永远是负数,但我们讲它的绝对值即可。需求曲线上弹性处处不等,价格越高弹性越大。一件商品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完全取决于价格。
法律无效的背后是因为需求第二定律所刻画的基本人性,即人是会寻找对策的,而且时间越长,他们找到的对策就越多,法律规定带来的后果就越弱。
3、需求第三定律:每当消费者必须支付一笔附加费时,高品质的产品相对低品质的产品就变得便宜了,这笔附加费越高,高品质产品相对就越便宜。所以我们也称为“好东西运到远方去定律”。
4 价格 (如何减少竞争的无谓损失)
4.1 资源配置 | 如何分饼决定饼做多大
1、认为经济不可预测,是因为他们认为,计划经济里面有三个不可逾越的的根本障碍
(1)人际效用不可比较:经济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对不同物品个人偏好的相对高低,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计算出每一种物品效用的绝对高低;
(2)数据不可得: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排序,即便知道也不一定告诉别人,而且容易被误导。最为重要的是,人会对预测本身做出新的反应,同时,要集结人们的数据非常困难;
(3)计划经济里面,奖惩很难恰如其分:对预测错误无法做出惩罚,不能及时纠正他们对未来的预测,并做出调整。
2、诺贝尔奖得主哈耶克曾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过一篇名叫《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文章,他认为:人类社会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让边际平衡的问题,而是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答案,就是价格体系。
价格的三大作用:(1)传递关于稀缺的信息;(2)指导生产;(3)做出奖惩,决定商品分配
3、如何分饼决定了饼能做多大。美国于1980年颁布了著名的《拜杜法案》,规定政府过去资助的所有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归政府所有,但科学家或者科研机构可以拥有商业开发权,收益归科学家或科研机构所有。科学家的科研积极性就不一样了,搞科研的方向也不一样了。
4、我们应当赞美那些乘人之危发财的人,但尤指类似医生利用了病人生病、老师利用学生的无知这样的人。加里·贝尔等诺贝尔奖得主都认为发国难财是增加供给的最好办法,应该鼓励。供给永远是不够的,在供给不够的情况下,价格永远在起调节的作用。
4.2 竞争逻辑 | 社会成本决定规则的优劣
1、竞争规则有暴力、智力高低、辈分、社会身份、劳动时间、随机性、等待时间、需求、出价。
2、无论哪种竞争规则都有成本,对于得到资源的人而言是值得的,但对其他人而言便是无谓的损失,即资源白白浪费。不过,唯有一种竞争方式,即按照出价高低来竞争,可以指引人们从事一些积极的、有收益、社会其他人带来福利的工作。它带来的不是多余的肌肉、不实用的知识、复杂的社会关系,而是其他人也愿意付钱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因为人们为了赚钱,就得生产和提供别人需要的商品或服务。
3、每当价格受到人为干预时,就会出现价格意外的竞争,该现象即短缺或过剩。短缺指因为价格受到了抑制,人们仅仅用出价的办法买不到这种商品,而只有采取其他的竞争方式才能得到这种商品的情形。过剩是商品的价格被人为地抬高,以至卖家必须搭配其他的竞争手段或服务,才能把商品卖出去的现象。
4.3 价格管制 | 人会追求损失最小化
1、价格管制越严重,价值耗散就越大,人们设法绕过政府管制的积极性也越大;而政府围堵的力度越大,人们采用的对策就越迂回,其中白白浪费掉的竞争成本也越大。
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提出了两个命题:
(1)价格管制必然导致资源价值的耗损:只要有价格管制,房东就不会把房子用到价值最高的用途上,房子的价值就会耗损掉。
(2)人是追求损失最小化的动物:人们希望将价格管制所引起的价值耗散降到最低。
2、“春运火车票价还不够高”问题上,首先要清楚几点:火车票是商品;春节回家过年并非刚需;黄牛党的存在其实是因为车票还不够高;车票价格应由市场决定,而不是价格管制;等等。
有三条基本对策:
(1)火车提价到春运恢复正常秩序时算充分;
(2)年前逐日递增,年后逐日递减,从而鼓励时间成本低的人早走晚归;
(3)部分出价最低的人(未必是最穷),不能在春运高峰期成行了。
3、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斯科利亚曾对房租管制做过评论:哪怕房屋管制,可以达到一些伟大的社会目标,可以帮助穷人我们也应该通过民主的方式征求大家的意见,并且通过政府收税的方法向大多数人征税。政府取得了这部分款项以后,再到市场上向私人业主购买或租用他们的房子,然后把房子分给有需要的穷人。而不应该把实施价格管制造成的负担,让那些刚好成为房东的人来承担。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说:一个社会如果把个人的权利置于公平之上的话,那么这个社会运行的结果,当然不会是公平的,但是它却离公平很近。而另一种社会,如果把追求公平放在追求个人权利之上,这个社会就既不能保证个人的权利,也不能达到所谓的公平。因为每当你要追求公平的时候,肯定会出现的结果,就是甲和乙两个人商量,怎么逼着丙去替丁做一些事情,而甲和乙想从中分一杯羹。
4、《制高点:世界经济之战》,讲的是德国二战后抓紧货币,放开价格而实现经济复苏的故事。价格管制是不对的,但是解除价格管制,我们需要考量的因素就要复杂得多。在勇气和耐心之间、大胆和沉着之间进行合理的拿捏不是容易的事情。
5、货币补贴要比实物要好。以金钱的方式给穷人补贴,同时让市场发挥它自身应有的功能,而不是直接去干预商品的价格;把钱交给市民比给公交系统更好,这样公交系统要讨好的就是乘客了,而不是政府,关注好乘客能否得到优质服务;补贴教育也同样如此。
4.4 竞争的维度 | 没有人可以控制市场因素
1、房价上涨的缘由既有正面因素也有负面因素:
(1)正面:大城市由于机会多,城市内住宅周边服务好,人口就聚集,城市变得更加繁荣,这是好的趋势,也是世界大城市里都有的趋势,房价就蹭蹭上涨。
(2)负面:房屋的交易不够灵活、频繁;小产权房未能进入正常的流通渠道;城市规划部门对房屋容积率的限制太大;房子不能建得太高,限制了土地的使用效率等等。
2、廉价保障房不可能是免费午餐,我们需要看清:房屋不是一种标准品,它是一种服务,是一种综合的服务;私人开发商是这种综合服务更好、更适合的提供者;如果让私人业主自由转让房屋的话,这些房屋的流动性会更高,也会鼓励人们的积极上进,不同家庭上升的渠道也会得以拓宽。所以我们就应该坚持房屋服务市场化、商品化。
3、尽管市场上房屋空置率不低,但却没办法客观衡量与计算。我们对空置住房收取空置税,就是打击人们对住房的投资需求,区分使用需求和投资需求。有人认为专门修一些廉租房给实际需求的人住,在偏远地方专修一些给人去投资,但是这绝对不可行,因为使用需求是投资需求的基础,两者不可区分,硬要区分的长久结果,是新房源的萎缩和居住条件的变差。
5 权利(自由不等于免费)
5.1 资源的占有| 你的权利从哪里来
1、阿尔钦说:“权利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永固进行选择的权利。”
权利的特征是它由别人授予,需要别人愿意出来保护我们行使的自由。权利有别于能力,能力取决于自己能够占有多少,而权利则取决于社会上其他人愿意给你多少。
2、权利是人赋予的,来自人类的经验教训。权利需要社会上其他人的共同认可和执行。
3、财产权利与政治权力同样重要。行使权利需要动用的的经济资源并不免费,经济资源本身有主,应该尊重资源的主人,尊重他们的权利;经济权利也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对我们生活、言论自由、思想自由都非常重要。
5.2 产权界定| 保护与限制
1、产权兴起的两个动力:
(1)外部性:当时美国人们打猎,谁打到就是谁的,但是打猎人多了,动物数量变少。即我方多大一只,别人就少一只,这就是“外部性”,从而就产生了对产权的保护的需求,从公有界定到集体所有,甚至界定到家庭所有。
(2)人口聚集:人多了,相互之间的制约、联系都会变得紧密。
2、产权的三要素:
(1)使用权:决定资源怎样使用。
(2)收益分配权:分配资产得到的收益。
(3)转让权:意味着把一份资产未来永久的、全部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一下子批发转让了。
3、产权保护三个原则:
(1)财产原则:一个人想要剥夺别人的产权,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向一个人付费,附到对方愿意放弃为止。通过这种方法把产权从别人手里拿出来,那这种产权就是根据财产原则进行保护的。财产原则下,政府只对产权进行一次干预,即确权。(产权人定价)
(2)责任原则:当一个人侵害了别人的产权以后,侵害者就要向产权所有者赔偿,但是赔偿的金额不是有所有者确定,由第三方确定。(第三方定价)采用责任原则的一个核心理由是,采用财产原则来保护权利的成本太高,而伤害已经造成,这时只能由第三方对伤害做一个赔偿定价。可以延伸到合同法当中的违约赔偿上。
(3)不可转让原则:政府禁止所有权人把他所拥有的资产卖给别人。政府禁止交易,通过不可转让原则来保护产权,原因有:政府认为一些买卖会引起很大的社会麻烦;社会普遍认为一些买卖威胁现存的道德观;政府觉得自己比个人更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
5.3 公共服务| 公用品与私用品
1、经济学思维看待道路拥堵问题:当道路的经济价值发挥到最大时,道路的拥堵程度就算是适当的拥堵。这个由道路的主人来判断、追求和摸索。
一个城市设计得越得当,提供的服务越周到,来这个城市生活的人可能就越多,拥堵只是迟早的事情。拥堵费筛选的不是贫富,而是需求。无论拥堵费用在哪里,征收本身都有意义,它可与优化城市道路双管齐下,可刺激供给,可调节需求,有益于穷人。
2、私用品:是一个人用了,别人就不能用的商品;
公用品:一个人用的同时不能影响别人使用的商品。
“竞争性”:一个人用了别人就不能用;
“非竞争性”:一个人用了,别人也能用。
“排他性”:指一件商品在实际使用时,物主能不能方便地把其他的使用者排除在外。
3、灯塔之争的两大启发:
(1)哪怕是公共设施,私人也有积极性提供,私人也能够从中收费;
(2)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尤其是私用品服务时候,可以选择收费和免费。
收费能达到两个效果:一,筛选需求;二,能够进行经济核算。
我是个小白,抱着点好奇心来阅读,在此非常感谢薛兆丰教授讲述了如此有趣的经济学世界。
内容多为对书中内容的简单总结或直接摘抄,希望能帮助大家在阅读时注意到要点。如发现错误可直接指出,我定当积极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