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国文人的心头好。西湖,美人,兑出的爱情味道是种晕晕水墨调,不似旧日扬州那般脂粉气,也不像新流行起来的成都那么滚烫热烈。
杭州,可不简单。最近连续两次让世界为之轰动:先是G20,后来是马云。两次离得太近,让人误以为是一回事,其实杭州早就有了对接世界的基因。新互联网这颗蛋下在这里,绝非偶然。
让杭州跟国际潮流沾边的是杭州人的“凡俗心”,而不是管(zheng)事(fu)大家长的野心。此话怎讲?
在摩拜单车烧起来以前,杭州的公共自行车在全中国座得头把交椅;
杭州还是本土设计品牌密度最高的城市,连小清新的厦门、牛掰的深圳、崇洋得不要不要的上海都得一边站;
引进海外人才,杭州虽然比不上北上广,但凡是落户杭州的,几乎都留下了。仅就这一点,别的城市修多少路,盖多少别墅,都追不上。
生活在杭州是一种踏实美好的感觉,你既感受市井的细碎温暖,又能随时抽身都市的软闹,滑入出世的寂静清幽。
杭州是座生活的城市,不是生存,不是活着,而是生动的、可以让人深深呼吸的城市。
如今的杭州,还养育出一种高昂的勤快。学摄影的两个海归男回到杭州,一拍即合,在山里开了家咖啡馆,神气得不做招牌、不打广告,全凭老顾客领路。
跟朋友来到店里,没等坐下就已经醉了。相机漫不经心定格的每一处,都是好片。即使要了不收费的清水,清雅客气的服务生也总是及时续杯,整个屋子里,容得下的只剩美好,气氛绝对不输世上别处顶级咖啡馆的水准。我跟朋友们对视一笑,觉得这眼前的时间、场景,像还停在温哥华。
我忽然感悟,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国际化么?这梦实现的太爽快,丝毫没有让人烦闷和感到便宜的恶意。
杭州的大气,除了先天的自然条件,少不了苏轼的贡献。之后追上来的还有梁实秋、章太炎、王澍和莫言,这些人给了杭州一种有骨气的自在底蕴,能屏蔽时代的噪音。
由于这样的底气,杭州不像其他地方那么大张旗鼓的拿“文化”造势。
消失了的,就任由它去。不需要跌跌撞撞的追,硬塞上民族风格的头套。这些年,很多城市捏着文化的王牌做出来的复古脸面,都丑得活像一桩冤案,让人笑不出来。
听朋友讲,杭州承办世界互联网大会过后,一帮子的IT极客来杭州安营扎寨。这些年轻人对科技潮流一片痴心,聚在一起能引发超强风暴,而且他们平时走路带风,看着你时满眼深情,你很难预料他们给杭州带来怎样的变化。
硅谷小镇、梦想小镇,不能单纯的把它们再看成是大家长圈地收租的房地产楼盘,这些小镇将引领中国人步入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的深刻变革。比如我坚定的认为,当今中国正在孕育一批“四海为家”的过客,头脑是他们最贵的资产,自由来去是他们增值的理由。新一代人很可能不买房子,然而为贴心得体的服务买单,眼睛眨都不眨一下。
我知道自己走了神,心中想起的是10年前在加州硅谷遇到的那些天才们。只不过这样的人在2017年,可以选择搬到杭州。
款款清雨,窜出几顶思想的蘑菇。紧闭双睑,却见东坡向北凝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