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副省级

第一题  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措施?(10分)要求:分条归纳概括;表述准确、完整;不超过150字。

        一是绿化整治,增加乔木灌木彩叶树野花组合,丰富绿化色彩;二是精细管护,奖优罚劣、末位淘汰;三是提升亮化,安装路灯,艺术灯具,打造水系景观;四是完善服务,增加公交绿道停车等便民设施;五是加大执法,成立执法大队严惩不法行为;六是强化安全,加装防护栏、植物隔离,警示标语,监控配备保安巡逻。

第二题  假如你是随团秘书,请根据“给定资料2”,把代表团团长的考察笔记,归纳整理为一份《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提纲。(15分)要求:提炼准确,归纳合理;层次分明,分条表述;不超过350字。

  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提纲)

        代表团在考察英法两国城市水系建设情况中发现,其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依法治水,完备立法,严格执法。二是统一管理,以流域为单元,改变多头分散管理。三是动态管理,系统考虑流域,不断改进方法。四是加强合作,建立国家地区间协作机制。五是资金保障,政府拨款支持。六是社会参与,多主体参与决策讨论,监督举报。七是完善检测,水纹水质结果实时公布,为部门决策执法提供依据。八是理念先进,倡导恢复城市河流湿地,利用水系打造城市优美格局,强调河流保护与开发平衡,人水共存理念。

        建议:加强依法治水,统一动态管理,专项资金保障,鼓励社会参与,检测结果对外公开。

第三题  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要求:准确,全面了,逻辑清晰;不超过300字。

        “儒”之“柔”代表着一种文化性格和道德品性,抽象难懂;而“水”之“柔”是一种实物意象,生动形象。因此,通过具象的“水”之“柔”去体味抽象的“儒”之“柔”是有道理的。

        水之柔包括“水滴石穿”“水利万物而不争”“水不定形,所以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具体形象。这些形象与传统文化中的“儒者柔也”并不是柔弱无力,而是“以柔克刚”;“上善若水”;以及“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和“顺势而为”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一一对应关系。

        理解了“儒”之“柔”,也就能更好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更智慧地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待人以礼,平和包容,善于作为;对待自然变征服为和谐共存,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第四题  给定资料4介绍了G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中取得的成效等内容。假如你是G市人大代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请根据给定资料4,拟定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20分)要求:紧扣材料,内容具体;理由充分,措施明确;层次分明,有逻辑性;不超过500字。

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                              建议

一、理由

        一是成绩显著,在保持青山绿水的同时大力推进脱贫工作,既改善了生态,又发展了经济,还解决了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一举多得。二是切实可行,G市其它区县面临着类似的生态问题和经济民生问题,且自然社会环境相似,具有可推广基础。

二、具体措施

        一是政府主导。统筹规划,现代农业、旅游业共同推进,优化产业结构;资金保障,引入大户参与治理;搭建平台,建立示范园,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共建;完善配套设施,包括产业配套与生活配套等。

        二是创新模式。融合发展,水土流失治理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立体发展,山顶山腰山窝发展不同项目;现代化发展,工程生物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治山治水坡面沟壑治理相统一。

        三是保障就业。积极对接,扶贫点加大对村民培训,解决村民家门口就业;多样增收,土地流转获取分红,开办农家乐,种植经济作物等;保障收益,村里村外同工同酬,吸引农民返乡参与当地治理开发工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