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孩子能否看抖音

今天有个大学同学在向我咨询其9岁的孩子是否能看抖音的问题,从我过往的学习及周围的实践,来说说我的感受。

看抖音实际上是属于一种社交活动,并且是需要用手机的,而无论是手机、电视还是电脑,看得多对孩子有以下几点不良影响:

1、被动注意太多,而会抑制孩子的主动注意,并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在被动注意中,孩子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并没有主动去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被动注意会极大的影响孩子的专注力,而只有看书或者是搭积木这种活动,会促进孩子的主动注意,才会有助于孩子的专注力的提升。

2、不利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及其价值感的培养。

如果只一味的顺着孩子,没有给孩子确定是否能看的规则、以及何种情况下能看、能看多久的规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利于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及提升的。而且没有在必要的时候说NO,会让孩子觉得一切的YES都是理所应当的,会对于孩子的价值感也是一种损害,就如娇纵型的父母风格,他们对于孩子永远都没有SAY NO的时间,则孩子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感受自己没有价值的无力感一个道理。

3、看久了,会让孩子的视力受影响。这一点不需要解释大多,大家都知道。

那问题来了,抖音是不是就可以不用给孩子看了?包括游戏啊之类,是不是要全面禁止?抖音对于孩子来说,是否都是不利的呢?非也。

我们先来看一下孩子所处的阶段的特点:孩子的6-12岁,是其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其抽象思维、独立思考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事物的探索的兴趣是很大的;而另一方面, 此阶段的孩子又是渐渐离开家庭融入到同龄伙伴中的阶段,同时9岁的孩子,又是从童年迈向青春期的重要过渡期,如果不给孩子刷抖音会有什么情形?

1、影响孩子探索新事物的热情,不利于勤奋品格的形成。

抖音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新事物,如果对于新事物,家长也是拒绝排斥的,会让孩子对于其它新事物的探索的热情受到影响。渐渐的,孩子的个性会由探索热情变为懈怠,继而引发其它方面的懈怠,从埃里克森的人格渐成论来说,6-12岁是孩子形成勤奋人格的重要阶段,而这种懈怠是与勤奋品格的形成是相悖的。

另一方面,我们作为家长也要去探究一下,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抖音?我本人是从来不玩抖音的,所以不了解其中的乐趣,而作为可以玩抖音孩子的父母们,可以通过与孩子平等的沟通来了解孩子对于抖音有兴趣的原因,以此来观察孩子对于新事物的思维视角,也可以通过这个社交媒体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关注点所在,或者更好的以此发挥孩子的特长。比如说有的孩子是因为爱在其中录制自己的一些才艺,或者是关注小伙伴们在做什么,以此我们来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孩子。

2、不利于孩子与小伙伴间社会情感的培养。

在6-12岁这个阶段,尤其是孩子9岁以后,孩子是要渐渐离开家庭的紧密联系,而转向与同龄人的团队关系更加紧密的趋势,这时,孩子心里的英雄主义情节很多,比如老师、或者某个电影人物、或学校里某一个值得其佩服的人,都是他尊崇的英雄,而这些结论是孩子和孩子之间交互的产物。

那孩子们之间交互的输入物是什么?是平常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其它的孩子都玩抖音,都玩游戏,而只有少数几个孩子不玩,那结果是什么?是这几个不了解这些新事物的孩子,被其它大多数孩子“隔离”了,而正是这些“隔离”,会使这少数几个孩子被特殊对待,并远离大概率人群,所以容易被孤立或是从孩子内心产生与大部分孩子的疏离感,这种感受,对于初入学校小社会的孩子,显然是不利的。就如成年人要活在人群中一样,孩子也需要群体认同与接受感。

而社会情感能力对于孩子重要性是不用再赘述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情商”,而这一项能力,也被公认为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足够的社交,这种能力是无从培养的。

3、如果在没有和孩子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断然拒绝孩子玩抖音,则会让孩子没有感受到在家庭里的归属感,而且可能会因此而影响亲子关系,进而影响孩子向青春期的顺利过度。

也许有的家长觉得我这一点所言过于严重了,而从我的视角,这是这几条原因里最重要的一点,再说一遍,是最重要的一点!!!我预感到这一点可能要花很大的篇幅,请大家耐着性子往下看。

我们先来理一下父母的管教方式,可能大部分的父母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育儿,所以我们的育儿技术大多是三脚猫的功夫,是从我们的父母那里天然习得的,除非是一些用心研习过儿童心理的父母,而在这些管教方式中,中国大多数的父母是严厉型父母,这是一个大背景。不要说中国,全世界各地都是一样,别以为美国或是英国的父母都很民主,其实他们那里打骂孩子也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再来理一下孩子的成长过程,大部分的孩子,6岁以前都不大会看出来有什么不合时宜的地方,或者就算有的孩子特别调皮,但父母觉得那都不是事,长大就好了。其实许多孩子在青春期以后的问题,就是之前所有问题的累积。每个孩子个性不同,有的生来叛逆,有的表面顺从,而在孩子年纪尚小、无力反抗时,他们会表现得很顺从,这是保护自我的天性,但未必这些表现是孩子内心真实的反应,要知道现在的孩子,智商和察言观色的能力远超过我们那个年代。

所以,当那些一直隐忍的孩子,长大了,有实力可以反抗成人了以后,我们为人父母的苦日子就开始了,因为他们可以不用再忍气吞声的隐忍,可以在不想听时捂住他们的耳朵、关上他们房门、还可以离家出走、或者和父母们对打。。。现实生活中这样例子很多。

所以基于以上这些大背景的分析,9岁或是再大一些的孩子,对于父母们反对他们想做的事情的反应,也是亲子关系的试金石,如果孩子的反抗不太激烈,还好,说明亲子关系还过得去,或者孩子的反抗的勇气和能力还不够;但如果反抗得特别激烈,那说明为人父母的我们要特别地用心回想一下,过往,我们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是不是有一些地方是需要改善的。

所以在小学高级节点,父母与孩子沟通一件事情的方式以及孩子的反应,会直接能够预见到孩子在青春期以后是如何对待父母们,所以这时,和孩子沟通,父母是需要用心并加上技巧的。

9岁是在不成熟向渐渐成熟的青春期过度的时间,9岁时的亲子沟通,远比青春期的沟通要更容易一些,因为到了青春期以后,孩子们是儿童心理学家口里的“没有刹车片的跑车”,这是一个特殊阶段,孩子长成了大人身段,而却仍是孩子的心智,但孩子不这么想,孩子觉得他们长大了,可以独立面对这个世界了。

这时,是一种自我同一性的矛盾,所以也异常的敏感、叛逆,对未来充满着期待却又有几分畏惧,再加上性激素的分泌,这样的矛盾中,很容易做出过激的反应。所以在青春期来临以前,将亲子关系调适到可接受的范围或者是令孩子舒适的范围,是相当重要的。

所以在青春期前期,我们还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以一种亲子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沟通,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弥补因之前严厉管教带来的负面影响,修复亲子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为青春期的顺畅沟通做好铺垫。

那到底在这个时期该如何进行亲子沟通呢?说来也不是三言两语的,下一次再起一个专题吧,叫如何与小学以后的孩子好好沟通,作为这篇的续集吧。

所以,凡事,不一刀切,关键是看情境,而如何给孩子把关,是家长需要做好的事情,听说抖音里是有儿童模式的,除了要用此模式,还要与孩子做好相关的约定,因此次篇幅有限,先到这里,下一期会探讨“如何与孩子沟通好好玩抖音”,敬请耐心等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