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6.末段与开头有何联系?它在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示例:末段点明了中心,概括地回答了开头所提出的问题。全段先用一组排比句,描绘了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图景,然后提出设问,激起读者思索,并作出肯定回答:正是战士们在朝鲜奋不顾身地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最后一句意在使读者从具体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的战士确实是最可爱的人。


7.通读全文,理清课文的结构,全文三个部分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以抒写感受为主,第二部分以记叙典型事例为主,第三部分以抒情、议论作结。这样安排,以感受揭示主题,以事例表现主题,以抒情议论升华主题,因而集中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品味“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答案示例:自问自答,用设问的修辞方式指出“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引起读者注意,同时也是全篇的主题。



2.请赏析第三自然最后一句“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们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的修辞手法,并说一说这句话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精神面貌。



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品质(纯洁、高尚)、意志(坚韧、刚强)、气质(淳朴、谦逊)、胸怀(美丽、宽广)这四个方面具体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精神面貌。



3.“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这段话使用了许多动词,请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在这些动词中,表现战士与敌人拼死相搏的有:“抱、掐、摁、扣……”,这些动词用得十分准确,和前后词语搭配贴切:“腰”就要“抱”,“脖子”就要“掐”。这些动词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掐”“摁”“扣”充分表达了战士对敌人的狠。准确、鲜明的词语与其他描写一并描绘出一幅壮烈的场景,感人至深。



4.第八自然段的最后两个反问句可以改成陈述句吗?联系上下文,你是如何理解第八自然段连续的三个问句的?



答案示例:最后两个反问句不可以改成陈述句。上文引述营长的话,真挚感人,再次突出志愿军战士们的伟大与可爱,于是作者趁热打铁,在亲切呼唤“朋友”之后马上提问“你的感想”,紧着一两个反问句回答,热诚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对“朋友”的提问变成了作者的设问,抒情的回答成为了鲜明的见解,呼唤着读者的同感。



5.第十三自然段,连续写了一位战士的三次“笑”,试对每次笑的内涵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结合具体的语境可知,第一次“笑”是在“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之后,他的答话即是这“笑”的注脚,是他感到“光荣”的集体体现,是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而甘心吃苦、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出灿烂之花。第二次“笑”是在“我”问“你想不想祖国”之后,这“笑”的内涵同样蕴含在答话之中,既表现了对祖国炽热的爱恋之情,又有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决心完成人民交付的光荣使命的高度责任感。第三次“笑”是在“我”问他“有什么要求”之后,从大华中可知,这“笑”充满了夺取抗美援朝彻底胜利的信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