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聊天时朋友发给我一张截图,全是微信群,群名字有共同的词组——打卡。比如跑步打卡群,健身打卡群,林林种种一整页。
我问朋友,这么多打卡群,翻牌得过来吗?答曰:正是因为要打卡,才能忙过来,不然时间都浪费掉。由衷称赞朋友精力旺盛的同时,也感叹当下生活正趋向打卡化。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匠心主题的广告所感动,实际上并不是广告拍得有多好,而是故事主人公对待一件事情,一门手艺持之以恒的坚持让我们震撼。
我们会被感动和震撼也是因为坚持在当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有没有发现,智能手机越发达,注意力越难集中。又有没有统计过微信聊下天,微博刷个资讯,游戏打个怪升级这样的理由拖延了多少本来应该要做的坚持。
往往当我们发现时间过去却没有产出的时候,就会感到懊恼内疚,时间又去哪儿了。
而生活打卡化恰恰是集中注意力,提高专注度的曲线救国形式。说到底,打卡是坚持投入,持续产出的一个评判标准。
所以我们会加入各种打卡群,为的就是和有同样兴趣的人在一起做事情,减轻负罪感。
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过,在2016年中旬,我有了重新外出探索的想法,那时我就给自己定个目标,每个周末至少出去行走一天,带着单反拍一些素材,半年在香港很多地方都打卡了。
后来也加入了一些社群,比如早餐群的暴走夫妇,每天都做着不一样的早餐,分享制作方法。摄影群的大神,总会有各种新的拍照技巧和地点分享。写作群中大家高效的产出让我震惊不已,心里也有了跟随和互相监督的想法,开始做早餐,摄影,写作新的打卡生活。
很难想象群里的人都是一边工作一边打卡,一直坚持着最开始的决定。真是应着那句,不逼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牛逼。
如果打卡只是流于形式,自己无法坚持下去,那奉劝暂时退出,聚焦最需要坚持的事情,免得微信里过多的群组对自己的生活造成烦扰。
不过我们得承认,有时候就算旁边有个人陪你,也不一定能坚持下去。要换更实际而且直接的方法,用金钱作为奖惩,针扎到肉才会觉得痛。
前面有一周因为工作太忙,公众号文章没有写,被罚了200元。这是因为和朋友有约定,大家做公众号,一周至少更新一篇文章,没有更新就罚钱充公到公共基金。
想想都肉痛,不是数额大小的问题,是明明自己可以拼一下完成,最后却造成金钱损失,这种心理落差还是挺不能接受的。
有时觉得,绑定了自身利益,是坚持下去最直接的动力。当放弃的成本超出所能承受时,我们就会逼着自己去坚持完成,最好是能转变成嗜好,从而拥有内在驱动力做事情。
以前打卡是全勤的评判,现在打卡是生活的标配。那么新的一年,你有什么打卡计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