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浒苔季,今天就写写浒苔吧!
一进入六月,八大峡广场上的浒苔处理区域就投入准备启用阶段了。先是用活动板材,在广场东南角圈出来一大块区域,树上“浒苔处理区”的大牌子。接着运来了大量的用来在海上拦截浒苔的黑色乳胶浮漂,崭新的粗壮缆绳,压缩处理浒苔的机器,似乎万事俱备,就等浒苔了。
终于,六月十一日,我在沿着海边晨跑时,发现了今年的第一缕浒苔。量不多,只是在靠近岸边的海面上,嫩绿色的,丝丝缕缕地飘着,满是有生命力的样子。接连几天,浒苔量在慢慢地增加着,不过有时候,岸边又不见了浒苔踪迹,大概是被海风吹到了其他的地方。
今天早晨,浒苔好像突然增多了,连成了一大片,远远望去像草地。稍远一点的海面上,也可以看见那条条嫩绿色,似飘带在随波起伏。远处海面上有二十来艘渔船静静地呆着,估计它们是浒苔打捞的主力军。我似乎闻到了,那股浒苔的海腥味,一如每年夏天的这个浒苔季。
浒苔,多是六月中旬在青岛出现,到八月就消失,几乎是瞬间不见的感觉。
最早开始在青岛大面积爆发,是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前夕。那时候,举国上下正为奥运会准备着,青岛也是。我们排班进行安保巡逻,我和队友的巡逻点是在汇泉广场,有点跑题,赶紧扯回来。
青岛是奥运会帆船比赛会场,清除浒苔成了保障奥帆赛顺利在青岛进行重头戏。那时候大宝刚刚四岁半,正上幼儿园中班。每天从幼儿园放学,我们两人会到栈桥海边玩耍。看着周围的人们,上上下下,大人小孩都在清理浒苔,我和大宝也加入了进来。大宝人小,很费劲地拿着大耙子,把随潮水涌上沙滩的浒苔扒拉上来,我负责往袋子里装。几乎天天都到海边清理浒苔,后来有一天,大宝小脚丫在海滩上被扎了,长了个白色脓疱,就没再去捞浒苔了。想想也是一个有趣的回忆。
浒苔,亦称“苔条”、“苔菜”。绿藻纲,石莼科。鲜绿色,非常纤细,肉眼看去呈绿色细丝状,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海洋中,有的种类在半咸水或江河中也可见到。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等原因,造成海洋大型海藻浒苔绿潮暴发。
浒苔,若是没有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它其实是不会这样爆发绿潮的,它是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的。我们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打破了它原有的平衡,开始大量繁殖,当然也可以认为这是自然在进行新的平衡。
当然可能这种平衡对人类来说,不太欢迎。毕竟大量浒苔漂浮聚集到岸边,会阻塞航道,同时破坏已经习惯的海洋生态系统,会严重威胁沿海渔业、旅游业发展,又影响人类已适应的生活。
其实在面对浒苔爆发的时候,我们的人力去清除它,所为是非常有限的。有时候,我们人类非常伟大,可以让飞机翱翔天空,可以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可以打通隧道穿越高山……以柔软胜刚强。有时候,我们人类又是弱小的,面对自然的造化,火山、地震、海啸、泥石流……生命无比的脆弱。或许最好的状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实这有一点难。
今天的文章就以余秋雨先生的文字结尾吧。
“读了很多很多书,经历了很多很多灾难之后,我终于蓦然醒悟,发现一切文化的终极基准,人间是非的最后衡定,还是要看山河大地。说准确一点,要看山河大地所能给予的生存许诺。
“ 山河大地是文明孕育的起点和载体,文明只是山河大地繁衍到一定程度的展现。在亿万年的生态历史面前,人类有如沧海一粟,渺小且脆弱,不堪一击。文明有时,但山河依旧。 ”
摘选于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