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我家那闺女》请来了焦俊艳参与节目,没想到,焦俊艳的闺蜜竟然是Papi酱,然后就因为她俩是闺蜜,就上了微博热搜,比如下面这样:
出于好奇,我点了微博热搜一探究竟,然后发现,并不是因为她俩是闺蜜,就上了热搜,而是因为她俩的一段对话,才引爆了网络。她们传达的观点大概有以下几个:
1、不应该为了结婚而结婚。就算大多数人结婚了,如果你想走少数人走的路也可以啊,而且不结婚也不一定就不幸福。
2、年轻人最好不要和父母同住。
3、一般来说,在心目中你的排位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因为只有先学会爱自己才能爱别人,伴侣会陪伴你走一辈子,而孩子和父母只是陪伴你度过一段时间。
以上这些观点,可以说,说出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心声,哪个拿出来写都可以写长篇大论。无疑,也是与传统长辈的分歧点。
今天,我就关于“年轻人与父母是否要住在一起”衍生出来,来简单聊聊,
1
要论及这个话题,真的是老生常谈了!百度数据显示,反对同住网友的还是占多数。毕竟都是血泪的教训!明明搜索的是“是否要同住”,直接得出结果“为什么不要同住?”
这个话题,首先要明确话题的双方。话题的双方一方是长辈、一方是子女。绝大多数子女都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而只有部分老人不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
这无关孝道!
对于那些部分不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来说,他们觉得一来长期住在一起,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的不同,势必产生矛盾,隐忍都是双方一时而已 ,长期下来既不利于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也不利于身体健康,二来子女已经长大,需要自己的空间,父母应该抛弃老眼光,开始放手,三来忙活了一辈子,老人也希望能有空间和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以上三点也正好是子女们的心声。
子女需要空间,也希望老人能有自我的世界。
可真的是这样么?
瞧《我家那闺女》里四个爸爸,虽都是性格迥异、各行各业,有个别爸爸年龄还甚是年轻,观念开明,可谈及子女,都是永远把子女排在第一位。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大家说要先爱自己才去爱别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自己,只有子女。
以前,我觉得父母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父母。现在,我依然,这么觉得。但是,作为子女,我也不会因为父母出去打牌、放假出去游山玩水,就认为父母不是个称职的父母。反而,父母的世界里除了孩子,就没有自己的这种行为,其实,不利于形成健康长久的亲子关系。尤其是,子女成年以后。
2
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社会在发展,经济在飞速,父母、子女也都在主动、被动地变化。
亲情无可撼动,父母仍然是那个最爱你的父母,子女还仍然是那个最爱父母的子女。
可你有没有发现?
父母的白发在增加,说话变得唠叨、行动开始迟缓;子女的视野在拓宽,子女再也不是小时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宝宝,他们独立、有担当、有责任感,他们已经同当年的”父母”一般,成了这个社会中坚力量的一份子。
除了辈份悬殊,子女与父母都已经势均力敌,成为了“社会人”,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都是常有的事!
也许,子女们真的可以让父母瞧瞧自己在外打拼的一面,让父母意识到,子女身上的那种狠劲、拼搏、圆滑已经宣示,那个人早已不是他们心里、眼里那个弱小无助,需要父母照顾、喂养的“子女”!
然而,这不正是父母希望看到的局面么?子女已然长大成人!
可惜,中国传统家庭的大部分父母都不愿意承认孩子长大的事实!
纵使,父母再如何回忆子女小时候的事情,动情处潸然泪下,可父母终究要明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今日之子女已不同往日,父母要接受这种改变,必须接受这种改变!
不然,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说,时间在变、社会在变、子女在长大、父母仍然沉浸在对子女“襁褓幼儿”的爱里,那么,终究是会出问题的。
到时候,父母真的会有深深的被遗弃感!
揭开事实的真相:
父母失落的是,子女已经不再需要他们了,可能父母比子女更需要“被需要感”吧!
3
之前听过很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说,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体制下造就了中国父母把所有的爱、对自己的期待都转化到了子女身上。
比如我对你那么好,你应该足够优秀对得起我的期待;我希望你能去完成我年轻时没有完成的心愿;你这样不努力,怎么对得起我这么多年的付出;我无微不至照顾你那么多年,为什么你现在反而想离开我,为什么还要大声跟我讲话?
但是,父母们有没有真的去思考过,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些现象?
会不会这种“爱”太过沉重?爱本身就是一件不讲究回报和期待的事情啊 !
子女的情绪为什么那么激烈?
他们为什么渴望“分离”?会不会“边界”感已经模糊了?
要知道,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都是需要边界感的。而且不同阶段下,边界感也是在变化的。越是成年独立,这种边界感需要就越发强烈!
其实,父母、子女,各自都各自的世界,各自都能过得很好的,没有谁一定离不开谁!
既然父母有想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努力自己去完成呢?正如文章开头讲的,子女们都希望父母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爱好,活出自己的精彩!
“老娘我辛苦半辈子了,为什么还要与你们子女捆绑在一起”?
法律上说,父母照顾子女是义务,义务到18岁那天已经完成,阶段性的义务已经结束。我们欢迎父母们回归到自己的世界,回归到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
想想,你们刚新婚,平时是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的?有没有2个人计划了很久的想去做的事情?
想想,你们单身时的那些宏图大志,那些生活里的小趣味。比如,我想每年学个乐器,每年学门外语,每年出去旅游几次,等等,这些都是令你愉悦的事情,总好比在家与子女因为观念不同,而努力彼此妥协、隐忍的好的多吧!
万一气出个好歹来,子女后悔,老伴垂泪!
4
这时候,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说,父母年龄已老迈,体力不支,但是,只要你想,又有什么做不了呢?国外多少老人,80-90还在工作,还在社交,还在蹦极呢!
难道中国的老人是老人,国外的老人就不是老人了么?
人终有一去,既然都免不了那一天,何不痛痛快快地活到老、学到老、逍遥到老?为啥还要苦哈哈地前半辈子喂养子女,后半辈子就为了子女心中那一点“需要感、存在感”,和子女据理力争?!
亲子关系,是分阶段的;人,也是分阶段的。
“阶段”并不影响亲情。血永远浓于水!子女不会因为父母不照顾自己,就淡薄了对父母的感情;父母也不会因为长期不见子女,就忘记了子女们是自己的孩子。“阶段”也并不影响人的初心,如果年轻时,你有颗“种太阳”的心,那么,看见太阳,你依然会露出孩童般的微笑!无关乎结婚与否、孩子与否。
没有一个老人是愿意承认自己年迈的,可光口头上不承认没有用,要都能拿出对抗岁月的招数来。热爱生活、勇于挑战,尝试新事物、拥抱世界才是年轻的标志!
当然,子女也不能强加意愿给父母,希望父母活得多么活力四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活法,活法没有“对错或应该”之分!子女应该充分理解父母,就像子女也不喜欢父母强加观念给自己一样!
希望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子女,都能找到自己的世界,回归本源,拥抱自己,找到最初的快乐吧!人生一场,喜怒哀乐,洒脱一回!
回到话题的最初:
不同住并不意味着不关心,不赡养,子女仍然热爱父母,对父母应多多给予关爱;倘若父母年迈之时,缺乏自理能力,需要子女照顾,真的需要近距离接触,那请保持“一碗汤”的距离,那就是我刚好烧好一碗汤,你刚好能从你家走到我家的距离。
没错,父母是原生家庭,子女已经是新生家庭。“一碗汤”能一定程度上促进2个家庭的和谐!
那些期望同一个屋檐下,其乐融融,儿孙膝下,四世同堂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父母迁就子女,子女迁就父母。你永远不知道父母暗自伤了多少心,子女有多少个拌嘴,父母与子女互相隐忍了多少年?!
既然这样,明明可以更加互敬互爱,为什么还要继续互相伤害?
文: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