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我看过的印度电影屈指可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三傻大闹宝莱坞》和《我的个神啊》,还有就是这部影片。它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故事本身,还有关于印度这个国家。
影片《摔跤吧!爸爸》讲述一位擅长摔跤的父亲 Mahavir ,迫于生计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并把这个伟大的梦想寄托到儿子身上,但现实里几个孩子始终是女儿。当他收拾好过去的荣耀,开始向现实妥协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两个女儿在摔跤上的天分,梦想被再次激活,他就此开始了为国争光的计划。
影片开始6分钟的时间,就直接展现了一场摔跤,无关场地,是实力的较量,没有多余的修饰。而此时,比赛解说却是从电视上传出,与播放中的摔跤比赛相同步,似乎是一场又一场胜利的同步上演,又是遥相呼应的对比。这样的对比混剪、场景呼应,在后续的情节发展上,多次进行了运用。而人物的成长,则通过一放一收的转折,逐步抵达观众的内心深处。
Mahavir的两个女儿,Geeta和Babita,一开始把这样的摔跤手训练当作是打架后的惩罚,反抗的情绪日益增加,头发被剪后到达第一个顶峰,开始了抗争,在朋友的婚礼上压迫的情绪得到释放,并由此幡然醒悟。
两个半小时的影片里,一个接一个把影片情节往前层层推进的镜头,一丝不苟地交待着故事的原本,甚至觉得对白和台词都少得可怜,无须太多的逻辑思考,只要随着故事的演进、音乐的起伏、画面的急缓,不断地积累个人情绪,直到某个转折点,汹涌地流淌,感动不已。导演深知观众的思考方向,当观众在这个镜头产生的疑问,在下一个镜头就得到了答案,紧接着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又得到了新的解答。这样清晰流畅的剪辑,顺着思维方向相互衔接,足以让所有人都沦陷进去,为这份整个国家的荣誉和使命,热血澎湃。
影片也对印度的官僚体制也进行了讽刺,体育基金会官员的不作为和索贿,国体教练的南辕北辙、误人子弟,都是来自内部的巨大障碍。但是,Geeta在爸爸Mahavir不在场的决赛上,完成了使命,也实现了个人独立的成长蜕变。
影片最后,梦想成真,因为在艰苦的环境里挣扎努力过,这样的结局会显得特别的温暖真挚,值得为之深深的骄傲自豪。
关于运动题材的国产影片,记忆里少之又少,反倒是不同国家的极限运动短片看了不少。08年奥运会后,央视播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已经无法忆起,只记得运动员去了青岛训练,在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训练后再回到平原地区,可以提高身体运动机能。
阿米尔·汗的作品,总有他的过人之处,对印度这个国家的理解,远不要只停留在媒体的描绘上。李小龙也是通过电影告诉世人,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叶问也曾用行动一拳一脚去传播中国的武术。
好的影片,立足和着眼的点有很多,真正的了解影片所要传递和表达的本意,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