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儿子放学后是哭着回家的,以往都是会第一时间跑到书房来找我,这次没,一回来就啜泣着要躲进卧室,停在卧室门口(卧室跟书房是对着的)看着我,说明他内心是希望得到妈妈安慰的。我问“怎么了儿子,到妈妈这儿来”,没有过来,我继续说:“过来,妈妈抱抱!”儿子这才跑到我怀里,开始哭起来。先生过来了,“你给妈妈说说发生了什么事,你都干什么了?”显然,先生很生气,“他把脚放小朋友头上,差点踢到人!”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知道,如果现在就问,是问不出什么的,发生什么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需要安抚儿子,让他尽快平静下来。
“妈妈知道你现在很伤心,伤心的时候可以哭,不用忍着,哭吧,宝贝!”说完这话,儿子如决堤一般,放声大哭起来,边哭边说“我害怕爸爸,爸爸对我大吼大叫。。。”我抱着他说,“恩,妈妈知道,你很伤心!先不说了,等你哭完”,等他哭地缓和了点,我接着说,“等你哭完了,再慢慢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无论上学发生什么,妈妈保证都不会批评你,但是希望你能诚实的把事情的经过都讲出来!”儿子开始啜泣地说,但是一开口就又泣不成声,我根本听不清楚说的什么,除了那句"我害怕爸爸,爸爸对我大吼大叫"!“要不,你再哭会儿,你这样我根本听不清楚说到什么,你再调节下自己的情绪,好吗?”就这样,又过了一会儿,儿子才基本停止了哭泣。我们开始了下面的对话:
“我害怕爸爸,爸爸对我大吼大叫,我跟他解释,他故意装听不见,也不理我,还是对我大吼大叫!”依旧是这句话,看来,先生的吼叫对儿子伤害挺大的。
“恩,是爸爸不对,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该对宝宝大声吼叫的!”
“那我想知道,你跟爸爸解释了什么,爸爸那么生气,会不听你的解释?”我追问。
“我说,是宝宝都会犯错的!”这是平时他无意犯错时我安慰他的话,倒成了他的挡箭牌。我笑了笑,接着追问
“那你觉得把脚放在小朋友的头上,对吗?”
“不对!”说这两个字的声音很小、很小。
“既然知道自己不对,不对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做来啊?是不是应该先承认错误啊” 儿子点头表示赞同。
“估计爸爸当时是太担心了,如果你的脚真踢到了人脸上,多危险啊!”
“妈妈想知道,你当时为什么要把脚放到小朋友的脸上?是想吓唬他,还是真的想踢他来?”我需要了解事情真相,继续引导。
“想踢他来,我正在台子上玩,不想让他在那!可是我把脚抬起来,心里想到了不能踢,就停住了。”听到这,我是有小高兴的,说明儿子心里有个标准,他知道不能踢人。于是,我在他额头上亲了一口说,你当时把脚停住,做地很对,自己做了个正确的判断,妈妈奖励你一个吻!
“你不想让他玩,除了踢他,还有别的更好的方式吗?”
“可是他是小宝宝,他听不懂!”说这话,也说明他事先是先想到的语言沟通,但是觉得他小听不懂,就采取了武力。
“小宝宝是有可能听不懂,他身边有家长看着他吗?家长能听懂啊,你可以告诉大人的,他的家长可能会让他离开的”
“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因为我想要的答案是,他自己换别的地方玩,所以要继续引导
“有,我让小朋友先过去,我再玩!”
“恩,这是个不错的办法!再开动你的小脑瓜想想,还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法呢?”儿子说不知道了,我让他再想想,没想到还果真想到了。
“我换个地方玩!”听到儿子自己说出这个答案,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恩,真棒,办法都让你想到了!我觉得这个方法最好,你觉得呢?”
“我觉得也是”,儿子不好意思的笑着说,我们相视而笑着。
“那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你知道怎么解决了吗?妈妈相信能解决好对吗?” 儿子点点头。
接下来,又做了简单的引导,让儿子说出自己的需求“希望以后爸爸不要吼叫”。我鼓励儿子去爸爸道歉,解释下,并勇敢的说出自己的希望,他表示不愿意。这时,我接了个电话,我打电话的时候,就听到了他们父子开心的笑,已经冰释前嫌、和好如初了。我问了先生,儿子表达的很清楚,先生都明白了。
打字到这里,我真想“欧耶!”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耐心,这么快速、有效地解决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结果是开心、愉快的,儿子不仅知道自己哪里做到不对,还自己想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法。不是硬性的灌输教育,而是妈妈的引导下,自己想到的。我要为自己点个大大的赞!
细心+耐心,慢慢找到孩子的需要,感受孩子的感受,慢慢解开他的行为之谜,便能成功的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