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七夕,似乎和年初时的情人节差不多,
朋友圈里秀恩爱的屈指可数,热情卖货的指数级增加。
当然也有些好不容易想秀秀恩爱的,看着漫天的广告也就忍了,
很难说到底是怕埋没了热爱,还是埋没了炫爱。
节日性消费近几年几乎已经成为大势,情侣的钱又因为夹杂着“爱不爱的人情味道”变得尤为好挣。
仪式感被丢上舞台,成为一道题的正反面,
几年里来来回回被说了无数次。
卖货的热情推崇,收礼的深为认同,唯独花钱的,总有那么点儿敢怒不敢言。
今天想借着“七夕”之故,聊聊仪式感这件事。
百度百科里对“仪式感”的解释是这样的: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它无处不在。
如果说人生分时间和空间两大区块,空间套用在时间上摩擦生热。
那么中国,就是个仪式感由来已久的国家,
从古至今,我们给自己规定了很多仪式感,让我们所谓的空间在不同时间折叠—伸展—折叠—伸展。比如——过年、中秋、七夕
网络上对“仪式感”褒贬不一,可我总觉得,它本身是个毫无罪过,值得歌颂的事情。
生活里很多时刻,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东西来提醒我们,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它未必是一些具体的、物质层面的行为,也未必是某个特定的日子或时刻,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人对生活的态度。去游览大好河山,去记录花谢花开。
只是可惜,繁杂的人际关系和所谓的【朋友圈】让仪式感妖魔化了,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为了仪式感而行动,仅仅只是炫耀或无关者的一句艳羡。
我自是没有能力能为仪式感正名,
无非不过是,愿你我能为它守住纯良的名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