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家庭之矛盾重生,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个人以为这个经难念最为主要的原因,家庭成员之间不能保持个子的距离。
父母和儿女之间,父母对成年子女(包括成家子女)管束、干涉过多,最常见的结果就是加剧年轻家庭的夫妻矛盾,小两口的矛盾隐隐有两个原大家庭宫斗的戏剧性结果。而成年子女则对父母索取过多,啃老一族变多,通过依赖父母来转移自己的社会压力。
本人出生于一个农村的五家之口家庭,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姐姐已经出嫁,弟弟中学辍学在外打工,而我是唯一一个的大学生。家庭的外部压力自然很大,要说到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如何处理兄弟关系。未来10年20年家庭的层次上升还是下降,就在于我们兄弟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层次。我的知识水平高,对于如何引导兄弟关系自然承担更大的责任,从而在大家庭方面获得最大利益。
大概在去年之前,我和阿弟的关系是一直趋于紧张的。我们兄弟表面上家庭环境一样,都是一个父母,但是个人表现不一样,父母的关注度,偏向程度不一样。我给父母带得更多的是荣誉,相对来说更优秀,父母给我也更多是夸耀之言。跟阿弟说的最多的话是‘要是像你哥一样就好了’。连家庭体验都不一样,更不用说学校体验了,学校对于优生和差生的待遇之差更大。再加上教育程度相差很大,错误的以为兄弟之间就一定关系紧密,理所当然的行驶‘伪父母’的管理权,只会让问题越来越糟,兄弟关系紧张是很正常的。
真正让我思维有所转变的应该是一本台湾作家叶曼写家庭散文集《叶曼拈花》。90多岁的女作家,通晓佛道,有超然的智慧。儿女、孙儿女个个优秀,大家庭显得非常和谐。其实说来简单,即便是家庭成员之间也保持距离,不越线,尊重隐私,尊重个人选择的自由。自我选择诞生自由之精神,尊重产生尊严,从而变得更加独立,拥有自己的人生智慧。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停止说教了,也放弃替阿弟做决定。我不完善的智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越帮越忙,管的越多害的越多。慢慢的就有意识的学会夸阿弟,而且是可能在我的价值体系之外的东西。夸手机,夸衣服,夸讲义气,夸一切在他的世界感觉很重要的事。慢慢的明显感觉到兄弟之间的话题变轻松了,变成聊一些笑话,聊怎样追女孩,在社会上如何注意安全。遇到大的选择,我只会说这么做会怎样,那样做会怎样,决定权在于自己。
渐渐体悟到的为兄之道是——只要对方保证自身的安全,不违法。多鼓励,勿说教。对于大家庭的矛盾更多转移到自身上,给阿弟创造更轻松的家庭环境。
在现代社会中,古代的许多家庭伦理是过时了的。比如‘长兄如父’,兄长是不能去越权‘管理’阿弟,实在是因为年龄相差不大。如果要坚持说‘长兄如父’,那就是兄长更多应该是情感交流高于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