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姑娘的礼物
接到以前班上学生家长打来的电话,说孩子想我,想来看看我。
趁着放假,邀请了母女俩来家里做客。小姑娘是个活泼开朗,口齿伶俐的孩子。这次见到她,却有点腼腆,或许是她妈妈告诉了我,我走后她如何想我,经常在人群中找我,好几次把跟我身形差不多的人当成了我,追了上去。听到这些,我既心疼小姑娘,又为自己的离去愧疚。才一年级的孩子,竟会这样的重情重义,我不禁对这孩子又多了一份亲近。
临走前,小姑娘拿出一束玫瑰花送给我,我开心地收下了,这是我曾经的学生送给我的,显得那样的纯粹,不掺杂任何功利。孩子的妈妈掏出一个精美的首饰盒要送给我,我连忙拒绝。她拿出里面的首饰,是一条红色珠子编的手链,上面还有一颗金色的小鱼,说:“秦老师,你收下吧,这是孩子的一份心意,也是我的一份心意,你就当作一份念想,好吗?”听到这些话,联想起小姑娘在人群中找我的场景,以及我发完告别短信孩子妈妈打电话过来的哽咽,我便收下了这份礼物,这份念想。心中温暖而又沉重。这是我入职以来最有职业幸福感的一天。
2.学生家长向老师的“送礼”
通过这件事,我开始思考家长给老师送礼这件事。社会上对此十分敏感,对于家长来说,他们认定:老师只有接受了送礼才会格外关注自己的孩子;对于旁观者来说,只要老师接受了送礼就是师德师风问题。那么,送礼这件事真的这么泾渭分明吗?
在古代,孩子入学拜师时,人们一般都要给老师送上珍贵的“束脩”作为见面礼。“束脩”,作为贵重的拜师礼,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俗。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学生们送给老师的见面礼也“与时俱进”。“束脩”不仅指代肉干,也可用其他礼品来代替。而送礼也不仅仅局限于拜师,而逐渐变成了逢年过节学生到老师家里拜会、学业上取得成就答谢恩师的一种表达方式。
由此可见,在古代,人们通过给老师送礼表达的是一种对老师的感谢和尊重。但到了当下社会,人们对“给老师送礼”这件事却有着这样复杂的情感,应该说不管从家长还是从老师方面都存在着一些误解。
有多少家长有着这样的认识“孩子马上要上一年级了,给老师送点礼,好让老师多关注关注我家孩子。”“听说谁谁的家长给老师送礼了,怪不得他家孩子坐那么好的位置。”“最近,我家孩子老被请家长,是不是因为没有送礼啊?”……不管出于怎样的考虑,不得不说家长给老师送礼是有功利性的,且不说这种功利性给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单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伤害了有教育理想老师的教育情怀,也毁坏了教育风气。
也许你会对我的说法嗤之以鼻,认为现在的老师不都是这样吗,哪有师德可言?
我想用开心麻花一个反映医生和患者关系的小品来谈一谈。小品中沈腾的丈人要做手术,作为妻子的马丽认为医生没有收到红包,肯定不会好好做手术,甚至会把剪子手术刀之类的东西故意落在病人身体里,一再要求沈腾手术前给医生塞红包。沈腾一方面觉得没必要,一方面心疼钱,于是背着妻子在信封里塞了一摞纸。医生为了不影响手术也为了给病人家属宽心,就收下了红包。手术结束后便把红包原封不动还给了夫妻俩。马丽打开信封发现每一张白纸上写的都是一句祝福的话,足有厚厚一摞,医生却很欣喜地收下了这份礼物。
病人家属对医生的误解正如学生家长对老师的误解。对于有师德的老师来说,职业幸福感来自学生以及家长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如果这份尊重是通过礼物来表达的,那么老师会欣然接受,无关乎礼物的贵重与否。
正如我的那位学生以及家长,他们的送礼没有任何的功利性,纯粹表达的是对我的一种情感和尊重,这让我有职业幸福感,更有一种受人尊敬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我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加用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所以,这一次,我收下了家长送来的礼物,心安理得。
我决定也要给小姑娘回赠些什么,于是,我认真筛选买了适合她阅读的书籍,希望在这个假期她能从这些图书中有所收获,并且希望这能成为我们俩交流的一种方式。希望多年后,她回想起自己的小学老师时是幸福的,而我也会因为她更加热爱我所从事的工作。
3.不要让送礼成为家长和老师沟通的唯一方式
在家校关系中,或许家长是弱势的一方,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交到老师手里不放心,尤其怕受到不公正地待遇,于是想法设法让老师对孩子区别对待,其实这种做法对别的孩子来说何尝不是一种不公正呢?
从老师的角度,我想告诉家长们,家长和老师的相互信任才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不是通过送礼,而应该是家长和老师的有效沟通。对于真正有教育情怀的老师来说,与其送礼,不如多跟他主动沟通,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交流孩子在家庭里的行为,从学校家庭两方面看待孩子出现的以及即将出现的问题。家长从家庭方面给出孩子的信息和针对孩子行为的建议;老师从学校方面提供孩子的行为表现,提出可行的指导建议,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帮助孩子成长。相信这样的沟通是有益的。
4.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a.跟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沟通内容包括了解孩子在校的各种表现(课堂听课,跟学生的相处,参加学校班级活动情况等),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各种表现(完成家庭作业情况,是否拖延,跟家长的交流情况等)。及时的沟通并不是要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而是了解孩子学习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帮助他更好的成长,避免出现学校家庭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让老师和家长的管理无法一致。
b.积极配合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这一点对于年级越小的孩子越适用。教师的日常工作比较繁重,除了教学工作,还有大量的繁杂的其他工作,比如各种节日的节目,班级活动等。对于年级较高的学生来说,老师只需给出指导孩子即能自行组织完成,但对于年级较小的孩子,老师须做到亲力亲为。如果,家长能够帮老师分担一些,不仅自己积极参与了孩子的学校生活,而且也为班级做出了贡献。拿我亲身经历来说,我们学校每学期一二年级的孩子要排练绘本剧在全校进行比赛表演,要求全班学生都要参与。这是一个大工程,老师要选绘本,改编成剧本,选角色,分配角色台词,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角色,之后要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我当时的班级人数55人,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累成了狗,嗓子沙哑到说不出话。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记住台词,表演,走位等等,只能一遍一遍地排练,这期间有几位家长每天下午来教室帮忙,选服装,制作道具等。在演出当天,更是有家长帮忙给孩子们化妆,对于这些家长作为老师的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c.在孩子面前维护老师的形象
明智的家长懂得始终跟老师保持一致,就算对老师有看法,也是通过沟通解决,而不是在孩子面前数落老师的不是,反过来在老师面前又表现得“唯命是从”。这样的做法,对于孩子的是非判断力是一种错误的引导和示范,慢慢的,孩子会对老师的话不再信服,又找不到正确的指引,迷失自己。因此,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尽量保持一致,如果有不同的想法,跟老师沟通,采取最合理的方式,而不是背着老师在孩子面前数落老师。
d.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喜爱
从根本上来说,教育是面向学生的,因此,作为老师,更愿意得到孩子的认可和尊重。这种认可和尊重如果是学生发自内心地想要表达出来,对老师来说是一种幸福和感动,更是一种职业上的动力。就像上文提到的小姑娘,她送给我的一束鲜花,对我来说无比珍贵,那是一份心意,也是一份学生对老师尊重,显得纯粹而美好。所以,建议家长用引导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发自内心地表达对老师情感来代替家长的送礼。相信孩子的内心会更加纯粹,这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