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如此出色,而我相形见绌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昨天是母亲节,收到了女儿”圆圈儿”送我的鲜花。其实在此之前,我也为母亲写了一篇追悔莫及的文字,以此来表达”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和忏悔。

没想到的是,”简书”成文后阅读量将近300,与此同时还收到了很多书面或口头的对母亲的敬重评价以及对我本人的鼓励,这实属意外和幸运。要知道,现实生活中,我就是一个撒到人堆儿里立刻消失不见的人。

300的阅读量对于写作大咖们的10000+或者100000+的爆文相比,确实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与我来说,自然是再次“占”了母亲的”光”,即使此刻,她早已过世多年,但人格魅力、光芒和影响力还在,感染并打动了包括我在内的这么多人。

作为她的女儿,享受到连带的幸运和殊荣,我自然倍感骄傲,同时也深感惭愧。遥想母亲生前之种种,尤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品质,再次觉得百感交集。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写下此文,一方面表达对新、老朋友阅读、点评之友善之情,另一方面重新自我反思、完善和传承。

是的,我一直在思索:母亲那么出色,相比之下 我为何如此的相形见绌,甚至捉襟见肘呢?

还记得”李笑来”老师曾经说过人生的四种状态:一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二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三是知道自己知道,四是不知道自己知道。《心经》有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经过简单的翻译立刻对应了以下四个人生状态或境界:感觉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存在;有敬畏之心,保持空杯心态,时刻丰富和发展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并努力做到极致;最终活成了内心皎洁、丰盈、适应能力强的自己。

静下心来,仔细回忆母亲的人生豪迈,努力程度可谓超乎我的想象。再反观自我,也正是通过这次写作和传播,我陡然意识到,我与母亲之间的差距,本不在时代、经历抑或受教育的程度,完全在于认知的境界和格局。只不过母亲先知先觉或者不知不觉的践行,而我自视清高,却如”井底之蛙”,并不自知或羞于承认而已。

一、认知与格局有关

母亲生活的时代,没有电脑,微信,电商、自媒体,而她也确实是一个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农村妇女,可她知书达理,顾全大局。

除了照顾好祖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姑妈,舅舅,姨妈等等,还要照顾好连我在内的五个半大不小的孩子。

繁重的堪比男劳力的母亲不仅要挣工分还要兼顾多亩庄稼,面对常年工作在外却因了无私心而鲜有补贴小家的父亲,她选择了隐忍,同时坚韧不拔,努力改善生存环境和个人尊严。

二,认知不仅在于想到,更应该做到

母亲很忙,像个陀螺一样不知疲倦。无数次醒来的时候,都会看到母亲为了一家老小常年纺花织布,纳鞋底,而我幼小的心里却总是执拗的用母亲待我们兄弟姐们的各种严厉、不能理解、不可思议的想法去代替或抹煞她所有的辛苦、劳碌、坚韧和勇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可是殊不知肆无忌惮的疯跑时,我从来没有提心吊胆过掉裤子的尴尬,那是母亲赋予我们全家老小的踏实、放心、安全和自尊。

兄弟姐妹各系谈婚论嫁时,对于大姐和我的婆家,从来因为我要过一分钱的彩礼,而对于陆续过门的三个嫂子,则倾其所有无不亲闺女待之。遇到冲突和摩擦,始终站在女婿和嫂子的立场,化解家庭矛盾,追求家和万事兴。

三、我的认知升级之路

随着年龄的增长,受教育程度以及技能的增加,我一度固执的认为母亲不够温柔,也不够爱我们,下意识的还是认为我比她活的真实、自在和纯粹,直到我自己恋爱,结婚,生子以及在教育引导孩子方面屡屡被动和受挫,这才想起母亲所奉行的”大道至简”的道理。

而我除了技能的增长,成为”熟练工”以外,就剩下自以为是、逻辑自洽、固步自封,低效重复了,以致于多年来,鲜有母亲的斗志和昂扬之态,还逻辑自洽的自我安慰:知足常乐、平凡可贵!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个人对周遭人、事、物的看法、想法,选择和思路,以母亲当时的生存与环境 ,确实艰辛和恶劣,但是她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力所能及之内做到最好!时至今日,仍然值得我借鉴并传承最美丽和最意义!

平心而论,当今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裹挟其中,每个人好像都在承担知识焦虑和现实困惑,看似很努力的想要改变现状和自己,但是真的论起行动力和效率,我自知借口太多,还有拖延,自然也是比不上母亲。

母亲有的是足够的行动力和主动进取的精神,所以跟她相比,即使努力,也始终无法与她老人家比肩或者超越,所以真正的认知在于知行合一,在于坚持不懈。我需要继续努力。

不做痛苦的否定,就无法升级原有的认知水准。那就深呼吸,再次深呼吸,继续以母亲为榜样和力量,努力活的立体而生动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