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咨询师是一个捧着金饭碗的高薪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都非常的高。这些人可谓职场精英中的精英。
企业咨询师的职业特点是,当接到新的咨询策划案时,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有关行业的知识。那么,一名优秀的咨询师必须掌握一套高效的阅读技巧,包括迅速选择该行业的经典书籍,确定阅读目标,安排阅读时间,尽快掌握书中的知识点,并应用于咨询报告。
日本作家赤羽雄二,1986年进入世界最著名的麦肯锡咨询公司,负责企业战略经营的策划方案。经过14年的职业磨炼,他练就了一套独特的读书技巧。如今他把自己的读书方法总结出版,就是这本《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
那么,这套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与我们熟知的一般阅读法相比,有何高明之处呢?
四个字可以概括:主动读书。
赤羽雄二所讲的“主动读书”特别强调读书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就是为了提高自身能力而读书,为了个人和公司发展而读书。
所以这套读书方法适用于致用类的书籍,并不适用于为了学历考试读的教科书以及为了消遣读的小说等类型。
要做到主动读书,必须从下面三个方面下功夫:明确读书目的、运用集中读书法和学以致用。
一、要读书,但不要过度读书
主动读书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网络时代,还要不要读书?
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是廉价品。
信息的来源越来越多样,网络文章、新闻资讯、音频视频节目、网络即时通讯等等。而且信息的获得非常快捷、方便、便宜。
相比于过去,书籍的重要性似乎在下降。我们不读书,似乎也能够掌握大量的资讯信息。
赤羽雄二从小热爱读书。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他一度放弃了阅读纸质书,改成阅读博客、新闻等网络信息。但是他发现容易获得的网络信息始终不及书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网络信息无法代替书籍,就像收听读书音频节目始终不能代替自己读书和思考一样。读书仍然是有效增长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最佳途径。
接下来,思考第二个问题:开卷有益,这句话对不对?
传统的观念认为,读书是一件好事。只要是读书,多少都有些好处,最起码多认几个字。开卷有益嘛。
赤羽雄二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因为信息爆炸时代,时间和注意力是稀缺品。哪里有那么多时间,让我们奢侈地用于读书。
而且读书不是目的,促成个人成长才是目的。这也是主动读书的宗旨所在。
所以,过多读书不但无益,甚至有害。因为单纯地沉溺于读书,会造成人生目标的模糊、逃避现实和劳而无获。
赤羽雄二建议,一方面要把读书列为个人的优先事项,列入日程时间表中。同时要限制读书的时间和数量。在读过300本书以上,掌握基本行业知识以后,每年读50本是比较合适的。也就是差不多每周读一本书。
有的朋友会说了,我工作很忙,一周不可能读一本书。
别急,学会了赤羽雄二的读书方法,你也可以像他一样,一到两小时读一本书,在加上做笔记和行动计划的时间,平均每天半个小时足矣。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读什么书呢?这是主动读书要思考的第三个问题。
赤羽雄二的亲身经验是培养目标意识,规划未来五年的职业发展目标,从目标倒推到当下自己应该阅读的书籍。
具体如何进行目标规划呢?可以采用假说验证法,这也是麦肯锡公司精英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模型。
一个完整的目标规划流程分成五个步骤,一是临时设立一个目标。二是再次探讨暂定的目标是否合理。三是收集信息确认假说。主要指的是通过网络来搜索相关的行业信息。四是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五是修正假说,确定新目标。
概括起来就是:尝试、观察、反思、迭代。解决了目标问题,才能解决该读什么书的问题。找到了路,就有了希望,就不怕路远。
二、多提问,像猜谜语一样去读书
弄通了主动读书的三个问题后,要掌握的具体读书方法就是“集中读书法”,包含了10条技巧。限于篇幅,我重点介绍其中的2个技巧。
技巧一,思考“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用问题意识来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阅读一本经过精挑细选的书籍之前,还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是否与我的目标相关?我想从这本书学到什么?
如果这本书有利于我们目标的达成,读它,否则放弃。
而且我们还要像病人找药方一样,带着问题阅读这本书。具体方法如下:
先进行扫读,翻看封面、前言、后记,以及目录。找出这本书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确定重要概念、重点章节。结合自己的经验,设想作者可能的回答。
然后进行快速阅读。仔细阅读可能藏有答案的重点章节,将自己的设想和作者的回答进行对比,品味两者之间的差异,领悟书籍的精华。
这就是许多名家大咖推崇的假设求证式的阅读方法。
其背后原理可以用心理学上的“鸡尾酒会效应”来解释。在喧嚣的鸡尾酒会上,两个人能够热烈地交谈,而不受周围噪音的干扰。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方的谈话之中,大脑忽略和屏蔽了背景中其他的说话声或噪音。
当我们带着问题和假设的答案读书时,能激发大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脑注意力高度集中,像不停转动的雷达,使劲地搜索相关的有用信息。大脑越活跃,读书效率越高,理解和长期记忆都会更好。
技巧二,不要在阅读时做笔记,读完才整理笔记。
这一点和许多人的读书习惯和认知不太一样了。
不少人都是在阅读时,看到有启发或者精彩的内容,立即停下来做标记,摘录或写感想。好像害怕灵感会稍纵即逝,不马上记下来,就会如泥牛入海,踪迹全无了。
也有的人还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书上画不同的线,比如红色直线表示重点,绿色波浪线表示惊艳之处等等。
赤羽雄二却认为,边读边记笔记的方法过于耗费时间,并不适合平时工作繁忙的读者,也会影响读书的专注度和理解力。
他介绍了自己的阅读习惯,读书时不做笔记,不贴标签,不折页。而是使用黄色的荧光笔,读到重要的地方就画线。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专注,心无旁骛地一口气读完一本书。
当然,笔记是必须要做的。等到读完一本书后,马上用几页A4纸,在几分钟内归纳书中要点,写出自己感到震惊的事例,自己的感想和今后要达到的目标、设想等等。按照不同的主题分别写在不同的纸上。
而且,还要定期回顾笔记,回忆学到的新知,反思行动的成效,这才算真正掌握每本书精华。
读书方法和鞋子差不多,自己试过了才知道合不合脚。试试看,你在看完一本书或一章节后,能写下什么心得。
三、求改变,制作读书档案并订立行动计划
不少人抱怨:“书读了那么多,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也许看过了《小强升职记》作者邹鑫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一窥答案。
邹鑫大学毕业后到了一家国企上班。顶头上司老付送他一本戴维·艾伦的《搞定》。这是GTD时间管理方法的开山之作,风靡一时。
领导送书给你,你还不嘚瑟的不要不要的。
于是邹鑫就开始看书,然后实践,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心得。分享了一年的时间,已经有两万人订阅,几十万的粉丝。于是有出版公司找他,问能不能写本书。于是邹鑫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写完了《小强升职记》。结果一炮而红,销量和口碑都不错。
许多公司的HR看了《小强升职记》,觉得特别接地气,就请邹鑫去讲授时间管理。讲着讲着,邹鑫觉得在外头挣钱也不少,于是就辞职成为了一个自由职业者。
后来他特意向领导老付表示感谢。老付感慨到:“当时我送了这本书给三个年轻人,只有你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当时国内至少有数百万人看过这本《搞定》,能够从中汲取知识并加以应用的,有多少人呢?能力得以提升,人生轨迹从此改变的,又有多少人呢?
我们还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怎么拉开的?
可能的一个答案是,你的学习,只有“学”,没有“习”。这个“习”字,就是要刻意练习,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才可能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才可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赤羽雄二也说,读书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是实现我们人生目标和梦想的路径。
具体该如何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呢?赤羽雄二推荐的是建立读书档案的方法。要求在记录阅读收获的同时,制定今后的行动计划,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身行为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上图所示,读一本书就要建立一份“读书档案”。使用一张A4纸,由4个部分内容构成。
1.阅读这本书的目的。
2.读书后的感受。
3.阅读这本书后,会采取哪些行动
4.3个月之后要做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改变
第三点和第四点是最重要的,要求写出当下和今后的行动具体计划。这也是制作“读书档案”与写读后感的根本区别。
光写下计划还不够。要将读书档案放入一个专用文件夹中,定期回顾档案的内容,不断检讨计划完成情况,并添加新的内容。
许多阅读大咖都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彭小六在《洋葱阅读法》中设计的九宫格笔记格式,也有专门的一个区域用于填写接下来要做的事项。赵周老师的RIA便签读书法更是强调,我们必须想明白、写清楚今后在哪些场景下,如何具体应用新学到的知识点。
如果只读书不输出,就好比运动员只看教练示范,自己不动手脚,讲起理论一套套,运动水平却没有分毫长进。所以,读书最终要落实在行动上,才能勤学不辍,日有精进。
掌握《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的读书技巧,你也可以和赤羽雄二一样,即便每天只用30分钟读书,也能够有效地吸收书中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