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环境里呆久了,人不免会随波逐流。
浑浑噩噩的生活,每天波澜不惊,领着差不多的工资,朝九晚五,吃饭刷剧。有时候,不想太多,也不会自寻烦恼。
最近看了一本美国普通教师写的书《一个人最后的清单》,他是一位身患绝症的老师,有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但是我敢肯定,他这短暂的一生绝对比大多数人漫长无聊的一生有意义的多。
因为看到这句话,我毅然决然地捧起这本书读了起来:
我或许很倒霉,但还有很多值得我活下去的事物。在我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我都会好好的活着。
总结这本书带给我的几点收获:
1.要按自己的意愿去过一生
作者蒙纳许在成为老师的第一天立下的目标就是“我要成为伟大的老师,而且是最棒的一个”。他的确做到了。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穿越整个美国,独自去拜访曾经的学生,托他的福,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过着一生。
看完整本书,我特别羡慕被蒙纳许教授过的学生,他们在最宝贵且恰当的时间里,遇到了一位为他们人生负责的老师。
逼迫他们正视内心,告诫他们要勇敢地追寻内心所向,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也千万不要放弃。
从小到大,我一直在被教育着要去取得好成绩,上名校,找安稳体面的工作。在漫长的教育生涯里,我浑浑噩噩的跟随着大众的目标在前进,没有一个人跳出来,义正言辞地告诉我
你应该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你应该在做好每一次的选择时候,都要坚定地对自己说:我要成为一个“伟大的某某,而且是最棒的一个!”
这样的魄力和必胜的的决心,一定来自于内心真正的意愿。
如果趁年轻,能找到一件激发你热情和动力的事情,请一定要跟随内心,坚持下去。真正的幸福,其实就是心之所向。
2. 做好人生清单
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节课就是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人生清单。他可以通过学生写下清单的优先级,来判断学生此时此刻的思想情况,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事情他可以提供帮助。
后来和很多人聊天发现,但凡活得很有劲儿的人,其实都偷偷有着自己的小清单。
好友小冰,是个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成绩总是第一名,做什么事情都井井有条,如今在工作期间,也是领导的得力助手。
有一天无意中看到她的备忘录和每周的自我工作总结,都是一条一条的小清单,有关于工作想法和安排的,有关于家里最近重要事务的优先级,有关于提高自我的几条要求。
我很惊讶她在一周内完成这么多事情,她却很淡定地说:这都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我每年都会给自己制定学习,生活,自我方面的清单和任务,每个月以及每周都会抽出时间来复盘。其实,按照清单来干活,是最不消耗精力的一种工作模式。你都不知道一项一项的划掉任务,有多爽。
按照“人生清单法”来实现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目标,就像升级打怪兽一样,一旦你通过第一关,成就感的喜悦会让你上瘾。
3. 热气腾腾地面对生活
“无所谓,反正我们年轻又相爱,而且有爱上自己的小窝的想法,所以我们尽力化腐朽为神奇。”
我几乎能想到蒙纳许说这句话时轻松的语调。
生病前的作者面对这个并不完美的小窝,充满了希望与情感。尽管它交通不便利,生活不方便,也面积不够大,但是也抵不过年轻与相爱的味道。
“不要担心,我可以搞定。”
这是作者检查出癌症之后,给所有人说的话。一个靠谱的人在患病之际说出这样的话,就是给这些爱他的人吃的最大的定心丸。
检查出癌症,作者没有自怨自艾。积极参与治疗,努力让自己在疾病的摧残下依旧活的有尊严;去穿越整个美国,独自拜访学生,成为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孩”。
生活总有不如意,越长大越觉得自己渺小,作者说:
不管我扮演的角色有多么微小,我会全力以赴,对此,我很感激。
我经常满怀羡慕地问我闺蜜张小胖:你是不是每天都特别开心?
她说是啊,我每天都觉得生活充满希望,尽管我依旧迷茫,面对人生不同的岔路口,犹豫不决。但是,我仿佛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
我喜欢舞蹈,并且都想去尝试学习;我喜欢读书,甚至在很小的时候写过一本幼稚的校园爱情小说;我喜欢学习,想去掌握当下最流行酷炫的软件;我喜欢时尚,每天都会在小红书上翻阅最新的时尚潮流...
说完这些之后,她一脸严肃地和我说:
我刚刚才意识到,其实我每天过得不是开心,而是有劲儿。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愿意让自己过得丰富起来,总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一直年轻着,也就开心了起来。
我眯着眼,一半羡慕一半欣赏地望着她,在年纪轻轻就活得这么通透真好:
无论我的角色多么微小,都要热气腾腾腾腾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