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负责任的网络文章(营销号软文)的特征(更新中)

我们的"互联网"好比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在里面搜寻信息好比在垃圾堆里淘金,可是很多垃圾都经过了华丽的包装,让人真假难辨,我现在就来展示一下这些"垃圾"的样板,补充:样板实在太多,根本展示不过来,我发现这些片段也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于是乎开始改变做法,将各类不负责任的文章做一个总结式的陈列,并评价它们哪里不靠谱。

互联网文化趋向于快餐化,娱乐化的大众文化,这决定了来自互联网的信息,大多是跳跃式,碎片化和肤浅化的,网络文章的标题最近也起的越来越奇葩,有很多垃圾的网文把自己伪装成"做人道理","职场秘籍","修身养性",网民浏览后,感觉心旷神怡,堪比吸大烟后的畅快,不过却没有任何现实意义,还造成自己思维的惰性,慢慢的,深陷"垃圾堆"中,无法自拔。

1.心灵鸡汤类文章

此类文章善于通过编造/取材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来调动/煽动人们的正面情感,比如喜悦,怜悯同情。此类作者善于使用华丽的修饰词,比如真心的,不变的,最美丽的是,喜欢围绕"善良"做文章。这类文章忽略了社会的阴暗面,片面强调"善良"和"好人好事",宣传"对恶行的不抵抗主义"以及"无底线的忍耐"。

2."负面心灵鸡汤"类文章

与普通的心灵鸡汤相反,这类文章从人性的阴暗面作文章,大肆煽动人们的负面情感,比如危机感,憎恶,仇恨。这类文章鼓励读者树立"极端的利己主义",宣传"针锋相对"和"零和博弈(我不害人,人就害我)"。忽略掉"好人好事",专门放大"坏人坏事"。


3.社交类文章

此类文章片面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忽视个人发展其他的因素,鼓吹"人际关系万能论",忽略了无法靠人际关系解决的问题,以及人际关系的不稳定性(友情破裂,被赶出圈子,关系随时间淡化)。

4.职场秘籍类文章

这类文章是"社交类"文章的变种,几乎还是把职场能力简单的定义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认为除了人际关系能力以外的能力,都是次要的。

先做简单补充,以后再更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妈妈一边将扫帚和簸箕放到墙角边,一边对我说,饿了吗,等我休息一会儿,就给你做午饭,今天中午吃馄饨。 我躺在床上,看...
    识尔阅读 204评论 0 0
  • 2016年1月3号,元旦假期的最后一天,此时的正坐在租住的卧室书桌旁。 昨天,突然看到一篇文章叫做《25岁上下的你...
    snailding阅读 711评论 0 1
  • 高中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宫崎骏的动漫。当时,我姐推荐给我《哈儿的移动城堡》,听名字确实没有吸引我,不过后来就...
    秋逸明tt阅读 623评论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