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作家阿来了解的越多越喜欢,感觉他不仅有智慧,而且是非常有魅力一个人。
央视十套做了一个《大师列传》的栏目,名字起的很高调,阿来是其中之一,同时被列入了国际版。不过在我的心中,阿来称的上文学大师,就凭他对文字的守候,对于自己的要求。
有些感慨,从《尘埃落定》到真正开始了解他竟然用了这么长的时间,人的眼光和智慧都需要经历、阅历的积。感谢自己一直在积累的路上,才能更多的发现世界上的美好。
俞敏洪老师说《尘埃落定》称得上诺贝尔奖级别的作品,我觉得《额尔古纳河右岸》也算。有人说过,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少,有翻译的原因,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
阿来对什么样的小说是好小说和家国情怀回答的也非常好,这是一个把出世和入世处理的非常好的人。
他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理想,行路是现实。读书是理论,行路是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的修正自己。
阿来不想做一个只坐在书斋里读书的人,他一直跟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以他没有选择做一个专职的作家,而是更多的参与这个社会。他说当承担更多的责任的事情,就了解了这个世界更多的层面。
他曾经从商,把《科幻世界》这个杂志做成了全球销量最好的科幻杂志。
有人把《尘埃落定》和《额尔古纳河右岸》都称为中国版的《百年孤独》,《百年孤独》要尽快安排。
通过对迟子建和阿来的了解,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了解作品背后的作者的重要性,以及了解写作背景的重要性,也深化了对好的文学作品的重要性的理解。
阿来是一个对自己有高要求的人,自己做的事就想把它做到最好。比如当老师时就是一位好老师,所以持续被提拔。做工人时是一名好的拖拉机手。
在他30岁的时候出版了两本作品,反而迷茫了。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没办法成为一个好的作家,他认为写不出一流的文字,那这个作品就是没意义的,因为人们只需要读已经存在一流的作品。
因此之后的四年,他没有任何的写作,而是开始了行走,徒步走通了大渡河,之后用一年的时间写出了《尘埃落定》,并且写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一部好作品。那时就对自己七八岁的儿子说:你爸是个天才。
如今想大胆的做一个大胆的推流,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有智慧、有魅力的作者。
我们每个人该如何完成自己的作品呢?又想完成属于自己的什么样的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