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出版的《新技术的胜算——特斯拉之父的商业思维》是一位复旦emba教授的书,读那本书的时候第一次发现马斯特这位奇才在商业世界早就开启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直到这几年,在中国也家喻户晓的名字,世人敬仰的程度。很多人拿他和乔布斯放在一起说道,我想到多年前乔布斯成为神话的再往前很多年,我在高三的语文写作材料集里就遇到过这个名人案例,只是当时对苹果对科技公司的起伏都毫无实质概念,只停留在酷炫的名词概念表面,也难怪留不下任何有效记忆。直到很多很多年后,再在媒体新闻里看到这些名人的大名和事迹,才有了一些初始了解。甚至因为四年多来在科技技术行业的从业,或多或少还是能感受到他们之所以为名人的卓越突出。
手上这本厚实的《埃隆马斯克传》自9月初在大陆上架后,就第一时间拿到了。可以说这是这一个多月最火的畅销书之一吧,成了热议的书目。对于一个行走活跃时不时刷一波存在感的明星版的人物,该是实现了自己自幼时开始就多大的自我成就的梦想。不停往下读的过程中,越发意识到他身上的一个个缺点,我也有,只是那些卓越闪耀、鹤立鸡群的优点是我等普通人艳羡不及的。想到我在商学院的一个同班同学,最接近我朋友圈的前天才人物——她说自己小时候跳级好多次,当我问询那是怎样一种感受,她回答就是翻开一本课本可以做到过目不忘,考题简单不已,于是一级级酌情跳级,直到封顶,又随着年岁增长那种特技逐步消失,变成普通人的一员。这种遁入凡间的经历一度让我羡慕不已,作为一个终于在一年年长大后更加认清自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人,少时总是对自己求不得的东西耿耿于怀,比如自己没那个智商,连应试的数理化也苦求索难得。但又漫漫地,发现世界不是按少时执着的逻辑运转的。不是唯分数论,社会体系下的规训在时代变迁和发展下是极度脆弱,如若把自己人生的信仰建立在过去的价值评判体系下,注定是动辄得咎的神经焦虑者。
马斯克传初始,带着野蛮残暴血腥的南非童年,开篇就带来了冲击。恰逢今年新冠大疫过去,各国翻篇恢复到19年前,仿佛这三年都是个幻梦,而后对大陆人民来说,看到缅北骇人听闻的新闻报道,或再早之前的俄乌战争,好多新闻里虽不全面却又是真实发生在同一个地球的不同面貌——无论是富人阶层令人只觉贫穷限制想象力的纸醉金迷,还是一如从原始社会到封建体系下人吃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撞都让一直生活在平稳环境,相对来说被保护的很好的我接受无能。听古代巨著如资治通鉴,对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很多异端般的存在感觉受到惊吓。这也可见从小成长环境中的文化多样性的缺失。
堕入凡间,所有纷繁复杂背后本质的人性,这个是成年后就需要学习的第一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