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开头,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
大年初二,去舅舅家拜完年之后我和我爸一起去我姨妈家拜年,聊着聊着就聊到我身上了。
现插播介绍一下,我大姨妈他儿子也就是我表哥年龄和我爸爸差不多,他两个孩子也都比我大,我这个表哥小学读完了就去深圳打工了,现在在宁波自己给别人开车送货,一年也能够赚个大几十万,房子车子也全都有了。
我表嫂和我表哥都是没怎么读过书的人,得知我的工资之后我看到了我表嫂眼光里面的不屑,说真的她有资格这样。
她女儿比我大大概2岁左右。高中毕业之后就去了深圳打工,后来进了一个广告公司做了主持人,现在每个月能够收入几万块钱。我表嫂说大学读不读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必要,我女儿没读大学一样每月拿几万工资,我有个亲戚大学毕业现在每个月也才3000多块钱,当然这并不是我,第一我还没毕业、第二我工资不到3000。
这句话说完之后我顿时就尴尬了,我爸也没怎么说话。
这个故事我们每个人可能都遇到过,于是很多人产生了疑惑,读大学究竟有没有用?
这个问题说句实话很难回答,主要是有用的定义很难去下,就像脑白金能不能缓解中老年人的症状,静心送给妈能不能缓解更年期的症状,六个核桃能不能缓解疲劳从而改善记忆力,步步高点读机能不能SO EASY,好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怕写到明天。
其实在我看来读书或多或少还有有那么一点作用的,只是很多时候人们把读书的作用神话了,神话到了什么程度?
我爸妈、你爸妈、他爸妈从小就和我们讲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才能够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可以找到漂亮媳妇。
我大姨、二姨、大姑、二姑逢年过节见面问的最多的也是成绩怎么样,读什么专业。
似乎整个世界都将高学历和高工资画上了等号,可事实真正如此吗?
当然不是,但是为什么你身边所有人都这样说?在我看来主要理由有以下几个。
第一,你爸妈对你期望太高。是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优秀,不希望自己的父母一样比别人差,作为学生学习是衡量的主要标准,希望你学习成绩好是理所当然。
第二,中国封建文化植根千年一时之间难以改变。科举制度的建立让穷人当官成为了现实,于是乎,读书似乎成为了穷人鲤鱼跳龙门的唯一出路。
第三,媒体的助纣为虐。高考成绩一出来大家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今年的状元是谁,媒体投其所好的对状元铺天盖地的报道,还不风光。
那么上大学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第一,知识。即使你四年经常旷课、经常挂科,你也最起码知道了你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基本概念,更何况这些人只是少部分而已,四年的专业课程绝对会让你收获很多知识。
第二,文凭。很多人认为你的文凭并不值钱,但是不然,如果你有在网站找工作的经历,你就会发现很多公司都只收本科及以上的文凭,即使不值钱你的文凭也会帮你淘汰一部分潜在的竞争对手。
第三,试错的平台。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大学给你的只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不断的试错,你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只要不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你可以更换自己的专业、你可以选择不做本专业的事情,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一切。
第四,眼界。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人是会变得越来越优秀的,这点不容否认,同一个宿舍、同一个班级、同一个社团总归有比你优秀的人,你要进步你就得竞争,等你走出学校你的眼界就会更开阔。
第五,下一代。即使你是单身狗你以后也会遇到你的另一半,世界著名品牌营销大师马丁-林斯特龙在他的著作《品牌洗脑》中曾经写道“品牌从我们在娘胎里时就开始营销了”,同时该书也曾多次提到父母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极大。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显然在家庭教育上要比没有接受过的父母更有优势。
第六,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并不是虚的,人的气质是从内至外的,只有长期的习惯培养才能够体现在外在。
社会现在之所以盛行读书无用的谬论,只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文盲理论。通俗点讲就是100个读书人有一个混的不好都会说读书没用,100个不读书的有一个混出名堂了都会说不读书照样混的好!这就是这个社会通行的“文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