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爬山回来刚进门就接到了好朋友刘建华的电话,刘建华是我在北京相处最轻松愉快的朋友,他是在北京CBD上班的IT,去年离开了北京去成都创业。他精通电脑和电商运营,个子不高,为人随和,最赞的是他摄影水平很棒!我最喜欢的照片,包括专属微信头像都是刘建华帮我用手机抓拍的。我每次购买电子产品时他总能给我一些很好的建议,我每次换电脑都找他帮我装系统。平时我们经常一起爬西山,随意地聊工作和生活,我还经常教他怎么追求女孩,可惜屡试屡败。电话里他说他在成都的创业合作不太顺利,家人劝他先回北京找份工作,他现在很迷茫,问我怎么办?
我说:“我正想离开北京呢……”我们电话里聊了聊彼此最近的状况。最后给刘建华的建议是:(1)不一定要选择再回北京工作;(2)30岁+的年龄段尽可能选择一个计划长期居住的城市,买得起房子;(3)在当地谋一份相当于于北京减去成本的待遇工作。(4)这么选择的原因是我们很难改变什么,工作,维持生计,仅此而已;(5)最近几年很多创业者似乎是对现状的一种“反抗”是寻求突破和改变的一种可能性的尝试!挂了电话,我意识到我也想离开北京了。
我自言自语地问自己是什么原因让我居然也想离开北京了?我坐下来在一张A4纸上写写画画,总结下来有两点:一是生活成本太高,二是接受现实,不再怀揣希望。对于我们这样在北京生存的普通外地人,年龄越大,面临的问题也随之越多、越大,只能接受和面对。目前仍留在北京的那些自强不息,积极奋斗的内心大部分都包裹着脆弱的“焦虑”。对我而言,我对于生活现实、现状的敏感度,是基于两个因素:一是不同年龄的选择和追求,二是不同的外部环境。
1、 不同年龄的选择和追求:
20多岁来北京,工作也刚刚开始,热切希望能在竞争激烈、变化快速、新事物迅速发展的大城市工作。锻炼自己的竞争力和求知欲和好奇心。那时候的我们都不甘落后,时刻关注身边新事物,锻炼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反复揣摩去总结零星点点经验,努力奋斗业务成绩,期望获得认可,想象着未来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职业目标。还算顺利的后来,工作上的每一步都朝着自己的目标运动,因此追求也越来越大,职位,待遇,战绩……觉得世界很大,舞台很大,一切皆有可能!
每次的收获都加速再次都努力去靠近更大目标,7年就在这样加速循环中过去了,当初来时的目标如今停留在了距离山顶最后一个台阶上,这台阶好像是大部分人职场生涯的暂停,想必也只有20%的幸运者能走上山顶,实现最终理想。其实现在看来即使实现了最终理想,也仍然难以改变现实变成自己理想的生活,过去的7年就好像是自己逝去了的上半生一样,掂量着现在的收获,也只能干瘪瘪地自我安慰“收获了经验嘛”、“呵呵”!我的理想并没有破灭,但不再去追了,不知道这是不是现在流行的热词“成熟”?
还有一个月就是自己在北京的30岁生日了,我也在想该怎么度过自己的“下半生”?最大的愿望是能平衡好工作和生活,想寻一个环境好的城市停下来,住自家的房子;在不拥挤的路上开自己的车子,希望能用20分钟的时间顺畅链接家和公司;周末和好友不再去商场预约餐厅聚会,能在自家厨房和好友知己下厨炒俩小菜;中秋能在自家阳台赏月、看城市的灯火;春节放假不再找“黄牛”高价买回家的车票……这样的正常的生活在北京是种遥远的奢望。未来的北京留下来的是更适合北京一群人,他们对北京也会有更大的贡献,公平的永远是生存法则,残酷的是资源的配置和稀缺。
今天的我无比感谢北京带给我的种种挑战和小小收获!我庆幸自己在这都市的浪潮中没有那么早地顺流而下。我仍然乐观,自信,热爱工作和生活,我珍惜我当前在北京的生活中还有电影、运动、朋友,珍惜独自一个人在大都市享受精神上的“修行”。
2、 不同的外部环境(我前后两份工作增加我漂在北京的敏感度)
我在北京不同的两份工作环境决定了我对北京“漂泊”的敏感度。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的西五环,依点山,傍点水,周边环境整洁干净,交通相对比较顺畅。一日三餐和住宿都在单位,出门办事都开单位的公车,单双号的车有好几辆,无需担心限号问题。除了公事我也很少出门,最多去距离公司3公里的西山上转转,宽阔的马路,稀少的人群,最适合我一个人清闲。又因我们的工作时间是错开周六日的,很难理解别人口中的“首堵”高峰期,也体会不到其他在外租房的同事所说的每年都上涨的房租,也不知道“隔断房”什么样子。那时我的生活很悠闲,工作小忙碌,很少能体会到别人口中一致认同的北京的“弊病”和烦恼。可那是总觉得那份工作太安逸,没有挑战,后来下决心辞职了。
第二份工作我换了一个行业,工作地点也搬到了北京的四环,面对北京的四环,我知道了租房的行情,租房的痛苦。找房子的过程让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一下子难以接受!中介每带我去看一个将要出租的房子,都增加我想逃离的心情,甚至刻不容缓。经济实惠点的环境就是一个两居室被隔成7-8间,难闻的气味,脏乱差的厨房,幽暗的灯光,横七竖八的插线板,我想象不出我该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我把房租价格翻了2倍后,接下来看的房子总算有点“家”的样子了,但是四环以内租房的行情是这样的:每月3000元只能合租一个不到7平米的小次卧!“3000元7平米”我默默重复了两遍,这组数据直接映到我脑子里的不是“贵”,而是人民币的“廉价”!我可以接受生活的成本,但不接受我劳动的“廉价”!故此我暂时住在很远的西六环,也开始加入挤公交、坐地铁的大军之中。听说挤地铁会把鞋子挤掉,所以第一天去新单位上班时,我包里还多备了一双鞋,呵呵!深有体会时才能理解了以前同事上下班往返60公里的艰辛。虽然现在新单位上班时间是9点,可我每天起的比以前还要早2个小时,每天都要起早贪黑辗转好几站,在一节节车厢中挤来挤去。
现在看来,在北京最值钱的不是“钱”,而是不必支出的时间和精力!
有人说:一线城市容不下肉体,二三线城市装不下灵魂。现还没离开的我们,觉得前半句是对的,假如离开北京去到其它小城市,想必后半句估计也是对的!
30岁+的我们不一定选择北京,也可以说北京不一定选择我们。我们尽可能选择一个舒适的城市,打一份工,这个城市有我们能付得起首付的房子,有相对不太拥挤的交通,有30分钟内能挂得上号排得上队的医院,有“一视同仁”的户口权利……30岁之前我们经历太少,北京就是我们追梦的理想王国!觉得在这个机会无限的首都一切皆有可能,坚信越努力越幸运!那时我们只低头干活,不抬头看路,所以我们一直过得很开心!很轻松!转眼间已到30岁,生活和内心似乎瞬间不一样了,这个时候的我们更想有个家庭,有个属于自己的地方,要有归属感,要完成象征着这个年龄段的该拥有的基本配置,这时候,我们开始抬头看路,却发现在北京越走越茫然……
瞬间,觉得我我们来北京和离开北京就像是在一个围城里兜兜转转,直到晕头转向,似乎才能麻痹狠下心的生活成本……
刘建华你还会回来吗?
我又什么时候离开呢?
归去来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