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音乐App里关注的几位国风歌手, 越来越饱受抖音群体青睐, 周杰伦, 许嵩, 邓寓君, 还有这些年开车不断循环播放的那几首兰亭序, 庐州月, 鸳鸯戏等等, 包括抖音爆火的 《知我》, 每一首歌都想死潜藏的血脉中文化的回响.
如今跨越一万公里, 身处海外, 真切地感受到“文化自信”这一词, 是那种你提起, 你来自哪里,你名字里的故事,你喜欢的物件就会感觉到自豪的感受.
有一阵子, 提到和同为亚裔的同学聊天总会被投来一种由下而上的审视感和压迫感, 但是不得不承认优秀从不专属于某一群人, 身边很多很多来自清华,北大,港大的中国同学, 真的能够从特他们的眼神里感受到能力外溢. 也有一些来自常春藤的国外同学的聪明,谦逊和有趣. 每次看着他们,都忍不住想要快点跟上节奏,是不是就能并肩而行, 少一点被“智商碾压”的无力感? 哈哈
说回来, 这份差距感越来其实没有让我自卑, 反倒成了某种激励. 因为每当聊起我是谁, 我来自哪里, 背后是我熟悉而热爱的家乡, 是越来越强大的祖国, 以及那个一点点努力成长,越来越完整的自己. 是让我内心生出一份“倚靠”的感觉.
也正因此, 我愿意走近那些曾经被我看轻的传统文化.重新翻起那些年练字帖翻卷的书页, 也想起曾为到底颜真卿还是赵孟頫的笔画结构好,而思索良久的伏案瞬间. 现在每每听到动听的古风曲目, 在辨别出笛声, 箫音,还是二胡的solo时候竟会起鸡皮疙瘩, 也试着练起自己喜欢的旋律.
文化自信, 或许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而来的, 一次来自母语的问候, 一次送出国风的小礼物,一本贴在自己办公桌上展开的中国字帖.
当然,自信的另一面是傲慢, 那种我们更应该时刻记得的“戒骄戒躁,方能得道多助”的历史修行.
写于最近来观国际新闻和生活周边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