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不辨不明,书中写的内容未必都对,有时候,需要我们读者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去理解,这样的读书效果往往比“照单全收”会更有价值。
首先,我们要能公正地评价一本书
读完书必须要能给出自己的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阅读。任何书的作者,都会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要觉得自己水平低,就不敢挑战作者,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不过,在说出“我同意”或“我反对”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这本书内容了”。这样对于作者才是公平的,对自己的判断才是客观公正的。
如果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和争论。
最后,要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依据。也同时反思自己的评论是否理由充分,经得起别人的评判。
有句话叫做“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读玩一本书之后,不如来一次“撕书”。这不是让你真的去手撕掉一本书,而是通过几个人对书中的观点,展开辩论。
正如《奇葩说》节目,对某个主题进行双方你来我往的辩论,往往能启发出很多想法,甚至超出了辩题或书本本身的价值。这不仅可以让我们把书读透,更可以360度全方位的理解一本书,以及书本背后的知识。
但你们展开辩论,去提出对这本书的一些反对建议,其实就是对书的一种深挖。因为你要去批判一本书,首先你要对他的具体内容和脉络非常熟悉,而且你都要找到反驳的理论依据,并且你的书友也会站在他的角度再一次辩驳,真理越辩越明,在这样的过程中,对于书的理解又深了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