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伺弄花草的时候,手停不下来,心里的浮躁却停了下来
初访爱莲居,像一次探险。如果不是朋友引介,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一街之隔的小院里,竟然藏着这样的好去处。
初春之季,在满眼的水泥色中,爱莲居巷口院门的新绿,就是它独特的路标和门牌。
很幸运第一次去就遇到了爱莲居的主人莲子,寥寥数语,就看出她在工作上是个“拼命三娘”,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度忙到“心脏都不想运转”。
而养花种草,打理小院,就是她工作之余,放松、休闲、解压的一种方式。
“阳光照进院子,洒在幸福树上,我跪在榆木桌上,拿抹布将上千片叶子上的灰尘一点一点地擦去,那时候我的心非常平静,像一个虔诚的教徒,把所有的烦恼压力都抛在了脑后。”
这是莲子脑海中最常浮现的画面。
而她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披着睡袍蓬头垢面的把花园巡视一遍,有时会两遍三遍,反正总也看不够。
每每有人问她上着班还打理这么大的花园,累不累的时候,她总在心里想,这么享受的事,怎么会累呢?
跟着她去楼顶的露台看花,她不是随手就拿起剪刀修剪玛格丽特王妃,说花越剪越旺,就是赶紧给烈日下变弯的“水老虎”——绣球浇水,或者就是把一枝蔷薇扶起来压下去琢磨着到底如何安置它才好,总之,一看到花,她就停不下来。
有一次,她忙着去前院招呼客人,我顺手接过她手中的剪刀,一点一点减去百万小玲上面枯萎的花叶。
专注于眼前的这一盆花,默默修剪的时候,心真的特别安宁,手停不下来,心里的浮躁却停了下来。
那一刻,才理解为什么黑塞在《园圃之乐》中写到:“与泥土植物为伍,能叫人精神松弛,给人带来心灵的平静,其作用与静思打坐十分类似。”
难怪很多人都喜欢赖在这里,并不请自来的给莲子姐打下手,做义工。
植物像一座桥梁,将我们从头脑的百般造作和生活的各种压力中接引出来。
在真实的花开花落、草木枯荣中感受自然的律动和生命的轮回,心的节奏便随之舒缓。
莲子常常自嘲自己最爱折腾,但爱花之人的折腾,实际上就是“要做点什么,而不是消极地等待钢筋水泥的丛林,自己会长出绚烂的花朵。”
今天搬个花,明天挪个盆,也不过是为了让花花草草处于此时此刻最适宜于它们的位置。
万物归位,得其所哉,让花草出现在最该出现的地方,本身就是对美的创造。
爱莲居实际面积不大,但经由莲子布置,百多种花草高低错落分布期间,每一处空间在得到最大化利用的同时,又都有充足的留白。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爱莲居就是现实版的诠释。
(二)那想做好的,在门外敲着门;那真爱的,看见门敞开着
莲子最令人敬佩的地方,还是她超强的行动力。
要知道,不仅花园是她亲自设计的,而且除了前期的基本改造工程,几乎所有的家具、墙砖、栅栏、桌椅,都是她和先生“亮同学”亲手打造的。
如果不是有图为证,很难相信,这个让人去了不想走的花园式民宿,最初竟然是如此破烂不堪的样子。
很多人都好奇的问她,是不是学过美术设计,任谁都难以置信,爆改小院的她毫无专业背景。
但她的确没有,莲子仰仗的,就是她对园艺的真爱。
多年间,她养过的花不计其数,买过的与园艺家居有关的杂志和书难以数计,而有了微信公众号后,她关注的相关公众号有上百个之多。
痴迷阶段,她每天盼着公众号更新,喜欢的号更新慢,她甚至不舍得看,唯恐看完就没了。
每一张喜欢的图片,都要放到最大,仔细推敲细节的巧妙之处,如此细致而海量的积累,她才练就出一搭眼就知道该如何布置才能因地制宜地凸显花草之美的“异禀”。
真爱还需实操,想要养花养草,想要拥有一座自己的花园,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
刚接手小院打算改造的时候,朋友们看到照片都大呼她疯了,可当时她往小院一站,眼前浮现的就是现在的样子。
虽然实际过程中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水电暖全部需要重跑,洗手间要重建,化粪池要重挖——这无异于推倒重建,但是看着当时“刷刷刷”画出的设计图,一步步变成了现实,她又觉得兴奋不已。
就这样,她和“亮同学”每个周末都有大工程,而爱莲居也就在这样的“折腾”下日渐成型。
“你手机刷屏时,我在和沙;你喝咖啡闲聊时,我在搬砖;你享受空调时,我在烈日下砌墙;你踏青游玩时,我在刨地、播种、栽花;就这样,一年两年过去,你还是你,我也还是我,但我有了一座自己的花园。”
园艺界流行的这段话,正是她和先生打造爱莲居期间的真实写照。
她像个女花匠一般,把自己的业余时光,打磨成了一座花园。
每次有人艳羡地问她养花的秘诀,她都回复两个字:真爱。
真的热爱,自然会去了解花的习性,而这个过程必然是实践出真知,总是要走一些弯路,交一些学费的。
但网络资讯如此丰富,物资流通如此便捷,有什么是想学而学不到、想做而做不到的呢?!
正如泰戈尔诗中所写:那想做好的,在门外敲着门;那真爱的,看见门敞开着。
(三)养花悦人悦己,分享更觉幸福
莲子对园艺的喜好,是从小就有的。
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之一,就是三伏天的夜晚,在父亲料理的花草繁盛的小院里,躺在大树下的凉席上,母亲为他们兄妹摇着蒲扇消夏。
这些草木人情留在心底的美好,像一粒种子,等待合适的机会破土而出。
恰好遇到这个小院,恰好她那么喜欢花花草草,恰好“亮同学”那么支持,一切就这样恰到好处、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莲子始终认为,让人打心眼里感到舒服的,才是好风水。
不管是养花,还是打造庭院,她都遵循这一原则。
她还常对花友说,千万别忘了,养花是为了赏花,要做花王而不是花奴。
哪怕就是个阳台花园,也要摆上桌椅,家人回来,坐过来看看花,说说话,其乐融融,有谁会不喜欢?
山野之花,兀自开落,自有一份洒脱,但最美丽的绽放无人欣赏,难免令人唏嘘叹惋。
将花草引入庭院,不仅是人对于草木之美的珍重,还融入了养花人的灵性,自然呈现出别样的生机。
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这种美,大概是每个喜好园艺之人的共同心愿吧。
莲子就特别享受分享的感觉,每次看到在小巷前刷着牙、剃着胡子看她养在门前巷口的花的邻居大爷,还有慕名而来在门前拍婚纱照、闺蜜照的陌生人,莲子就打心眼里开心。
这种主动创造生活之美的态度,也带动并感染了她身边的一大批朋友。
七八年间,朋友带朋友,她们家根本关不上门,正应了朋友为爱莲居所做之诗中的那一句,“最喜主人闲好客,四季随缘登门来”。
朋友对她说,“离开你家,不是在花市,就是在去往花市的路上”;同事说爱人看了她写的关于爱莲居的文章后,周末把家里里外外打扫了好几遍;更有朋友来过一次之后,回去就把新楼房卖了,换成带院子的老房子,过起了与花相伴的诗意生活。
(四)守一园终老,遇一人白首
爱莲居本名“百草园”,朋友大郇第一次造访,有感于“亮同学”对莲子这种无休无止的折腾所给予的无限包容,提议小院改称作“爱莲居”。
多少人羡慕“亮同学”对莲子的好,莲子感念珍惜这份好,但也不忘告诉艳羡者,“他对我好,也是因为我值得他对我好啊!”
说起两个人的恋情,儿子都读大二的莲子还是满脸幸福。
相恋于技校,她16,他19,都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她穿着自己设计的白色超短裤、黑色抹胸,坐在他的大野狼后面,别提有多拉风了。
工作后小别再聚,她一句“我都想你了”,把两个人的心都暖化了。
结婚后,她每天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为亮同学做最可口的饭菜。
儿子小南瓜的出生,为他们的生活锦上添花,她为儿子设计的造型,现在看来都很潮。
对公婆,更是极为孝顺,处处为他们着想。
接触园艺之后,大小事务,都要两人亲自动手。
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和谐,也有意见不合,锤头一扔罢工的时候,但几年的折腾、磨合,两个人都学会了多沟通,多包容。
她开玩笑地说,“亮同学”就是她的好闺蜜,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是和他厮磨而过。
她的设计图,都是他陪在身边画出来的;院子里的一桌一椅,都是两人亲手打造的。
她拍下他打磨桌椅的辛劳,他记取她花前月下的娇俏。
爱莲居无人打扰的时候,他们读书品茗,悠然自得。
通往楼顶露台,爬满蔷薇花的天桥,是“亮同学”亲手为莲子打造的,成了爱莲居的经典,每年蔷薇盛开之季,这对神仙眷侣,都要坐在花下,撒狗粮。
守一园终老,遇一人白首,她把别人的梦想,活成了现实。
今年母亲节,爱莲居收到了最好的礼物,获得了“年度美好家园环境奖”,去上海领奖时,看着台下座无虚席的园艺爱好者,莲子最想说的就是:真爱,坚持,行动力。
境由心造,莲子内心的活泼丰盈,外显于物,才造就出爱莲居的繁华丰盛。
花园之美,源自于主人的灵魂之美,由爱莲居见之。
所有图片均由爱莲居主人莲子提供,转发需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