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作业没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前世那三百道题的回眸,才换今生这一题的停留!
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这辈子要辅导你写作业!
后果篇:
有报告显示,75.79%的家庭都曾因“写作业”发生过亲子矛盾。因为孩子学习发生冲突,请记住:
第一,愤怒的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停止和孩子互动,除非自己已经冷静下来,否则情况很可能变得更糟。
朋友兰馨讲了她和儿子之间的一件小事:暑假下午四点多到了该写作业的时间,她提醒孩子,但孩子毫无反应,兰馨有些生气,把声音提高了八度,说:“该写作业了!”。听到老妈的“命令”这小子非但不写,反而跟兰馨叫上了板:“我就不写,你能把我怎么地?”说着再次爬上床,用行动告诉妈妈他有多强大!兰馨的儿子今年十岁,一米四多的个头,九十多斤,壮的像头小牛。看着儿子这幅德性,兰馨的火气立刻就窜到了头顶,她强忍住心中的怒火,走到床边准备把儿子从床上拉起来,刚伸手就发现儿子就跟长到床上一样,更加纹丝不动。
“快起来!别在床上赖着了!还有那么多作业!咱们说好的四点半做作业,已经到点了!”兰馨怒吼道。
“就不起!着急了我连学都不上了!就不给你写作业!”儿子用充满愤怒的声音挑衅道。
.......
几个回合下来,兰馨突然意识到,孩子长大了,不再像上幼儿园的时候,早上闹着不穿衣服、不去幼儿园,可以生硬的把他从被窝里拽起来,强行穿好衣服,送到幼儿园。可现在,孩子的力气一天大过一天,用过去的“招”,毫无作用。和儿子拉扯了数次,兰馨累了,由内而外的疲惫一点一点把她吞噬进去,她放弃了和儿子的战争。
此刻的兰馨感到特别无助,她甚至感到绝望,她是个单亲妈妈,孩子爸爸刚离婚就再婚了,并生了个女孩,从此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对兰馨的儿子不闻不问。平日里兰馨既当爹又当妈,哪一样都不能含糊。很多人对她说,男孩子还是得有个“怕头儿”(镇得住他的人),孩子一天天长大,她说出的威胁的话总有一些“狼来了”的味道,每次这个时候,兰馨就会想起从前那句特别好用的话:“你再这样,我就告诉你爸。”,举起电话的瞬间,儿子就会马上乖乖就范。
从决定独自抚养孩子起,兰馨就知道,生活要发生改变,独自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就必须对从前的一切断舍离。当痛苦和委屈来袭,厕所成了最好的避难所,兰馨拿着日记本走进卫生间,将水龙头打开到最大,忍不住抽泣起来,将所有的委屈、无助、绝望肆意的挥洒在日记里,日记是她忠实的听众。
将近过了半小时,屋里传来稚嫩的阅读声——儿子正在完成英语语音部分作业,几分钟后阅读声停止了,脚步声越来越近,当、当、当,一阵敲门声响起。
“妈妈,你怎么了?我在做英语作业,已经读完课文了。”儿子轻声道。
“我没事,妈妈只是想静静。”兰馨用低沉的声音回答着。
“哦,那我继续做作业了。”
听着儿子远去的脚步声,兰馨长出了一口气,终于过去了。愤怒的时候,暴力镇压比等待来的迅速,指责、唠叨比沉默来的容易。兰馨很庆幸自己的选择,愤怒下的独处,虽没让亲子关系变得有多好,但至少没有变得更糟。
第二,如果你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努力,但孩子成绩仍然不尽如人意,千万记得:不要打孩子,挖掘孩子的正向信息,问他“你是如何做到的?”
一位文化水平不高,但每场育儿讲座都不会错过的“差生”的妈妈,讲起他和孩子之间发生的事:从前,他的儿子只要考试不好,她就会打骂他,到了开饭的时间,他就用不吃饭抗议妈妈的暴力,气愤的妈妈无计可施,只好找爸爸求助,忙碌了一天的爸爸,很想休息一下,处理这些“家庭琐事”让他不胜其烦,于是,夫妻俩就开始吵架,陈芝麻烂谷子顺势一并拿出来翻一遍,家庭大战拉开序幕,吵完全家都身心俱疲。
一次,她的数学儿子考了20分,她的气不打一处来,真想打孩子一顿解解气!但她想起老师的说过,千万不能打孩子,打孩子是最后才能用到的‘招数’,因为一点小错就去打孩子,如果有一天孩子犯了大错该怎么办?是不是要杀了他?她强迫自己忍住,她跑回自己的卧室,关上门,拿起枕头不狂摔一阵,发泄完心中的愤怒,然后做饭,叫儿子吃饭,故作平静的说:“儿子,这次你的数学考了20分,你能不能告诉妈妈,得到这20分,你是怎么做到的?”考20分没有挨打,已经够反常的了,再加上这么一问,儿子就更慌了,胡乱往嘴里胡乱扒拉几口饭,匆匆回自己屋了。孩子爸爸也开始好奇:孩子成绩这么差,这次居然没吵架!
后面的一次考试,孩子仍然成绩不好,只考了18分,妈妈带着伤心、气愤再次跑进了卧室,接着摔、摔、摔,做饭,喊孩子吃饭,饭桌上强压住自己的火气,挤出笑容问儿子:“儿子,你这次考试你只比上次下降了2分,而没有让成绩下降更多,能不能告诉妈妈,你是怎么做到的?”儿子:“.......(此处省略若干卷面分析内容)”,吃完饭,孩子爸爸开始安慰她:“孩子的学习急不来,你也够费心了,回屋看回搞笑的节目,我来洗碗。”
第三次、第四次......生活悄悄发生着变化,家里少了硝烟,孩子也变的爱说了,半年过去了,期末考试他的数学考到了90分!看到孩子的卷子,妈妈流下了欣慰的眼泪。
愤怒时,与孩子一道经受痛苦和折磨。孩子也会逐渐意识到,父母甘心陪着忍受苦楚的一片苦心。他们未必立刻流露感激之情,却可以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他们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孩子自律的起点。
文章理论部分选自:
丹尼尔·西格尔《由内而外的教养》
许维素《构建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