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小到大,身边的长辈都告诉我们这么一个道理,那就是“多个朋友多条路”。
在很多人看来,我们在社会上生存,就得多交一些朋友,多跟某些人联系,让自己的人脉网络可以逐渐变大。
可是,“多个朋友多条路”的观念真的就正确吗?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这世间的很多事儿,其实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也就是说,朋友对于我们来说,既会带给我们某些好处,同时也会让我们受到损害。
在职场中,你交到了无数个“狐朋狗友”,那这些人真的是你的人脉吗?绝对不是。狐朋狗友不过是些可有可无的过客罢了。
曾有人做过一个调查,每个人的一生会遇到1000万人左右。在这1000万人当中,会有1000个人跟你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真正的知己朋友,也许只有一两个,或者一个都没有。
从某个方面来说,我们如今所交的很多朋友,都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过客而已。你离开了他们,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不过,你不想离开,很多时候都是为了面子而已。
当人老了之后,身边没有一个朋友,到底正不正常?过来人道出真相。
02
王先生:人到中年,才发现所谓的“朋友”,根本不值一提。
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的王先生其实交到了不少的朋友,而且他自己就是社交达人。所以,他所见到的人还是很多的。
年轻的王先生认为,做人没有朋友,就像雨伞没有了手柄,它再大也没用。于是乎,他便依照着“多个朋友多条路”的原则去做人。
在王先生40岁那年,他有点厌倦这种“逢场作戏”的生活了。他慢慢地觉得,跟无数的人做朋友,可自己仿佛像没有朋友一般,都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有何意义。
但是,他自己却不想成为“不合群”的人。而且,他是个特别重视“面子”的人,因此他不希望被人当成是不合群的异类。
这种生活继续过了5年。在王先生45岁那年的某个晚上,他打开了微信,翻开了联系人的页面,想要找个朋友聊天。
可是,他在这上千个“朋友”中筛选了一轮,都找不到可以聊天的人。
那一刻,他便在反思,自己交了那么多的朋友,如今却找不到一个可以聊天的人,这不就是一种无奈和悲哀吗?
03
在看透了无数的世事沧桑之后,如今的王先生成为了“离群索居”的人,很少与过客交往,习惯了一个人去生活。
他的妻子问他,你以前不是总喜欢跟别人打交道的吗?为何现在成为“独行侠”了?
王先生笑了一笑,道:“不是我希望成为独行侠,而是我想明白了,与其花那么多的时间跟不必要的人交往,不如把时间花在需要的地方,至少能让自己活得充实一点。”
这番话,其实道出了许多“不合群”的中年人的想法。他们不想为了别人而活,而是希望为了自己而活,活出最为真实的自己。
对于中年人来说,身边没有一个朋友,到底算不算失败呢?
在思考上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想想,“朋友”是什么?并非是每一个与你有关系的人,而是那个和你感情深厚,与你相伴相随的“挚友”。
在这个世上,过客易寻,挚友难求。哪怕是古人,他们也把“他乡遇故知”当成是人生三大喜事之一。
如果“挚友”如此好寻觅,那这喜事又从何谈起呢?正是因为挚友难求,有些人找了一辈子还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挚友,所以他们选择一个人过日子,这是很正常的事儿。
04
叔本华有言:“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孤独者,他们看透了世间的真相,明白何为真实,何为虚假,何为真正的感情,何为逢场作戏。
而庸俗者,他们只为了别人而活着,只为了不值一钱的面子而做人,只为了那毫无感情的过客而浪费时间和精力。
可以说得决绝一点,这世上有很多人,他们都是庸俗者,看不透生活的现实,看不透人心的真相。
尤其是那些“好面子”的人,他们认为孤独者便是异类,便是不正常的人。可这些人不知道的是,独来独往的人,他们的日子更加充实,内心更为“透彻”。
有智慧的人,他们不会过分要求自己合群,只要求自己“适当”做人,能交的朋友就相交,不能交的过客便远离。反正一切都为了自己的幸福为目的。
当人老了之后,身边没有一个真朋友,这到底正不正常?其实,很正常,也不必看低自己。更何况,这世间的“离群索居”者,还不止你一个。
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并非“多多益善”最好。相反,宁缺毋滥,精益求精,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