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遥望一个地方的时候,不论中外,你感受不到生活中切身的困扰,只能看到它的好处,所以这个地方就显得分外美丽。这就是距离产生美。
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大致是讲一个刚毕业进入工作的小编辑,怀抱着成为一代大家的理想,却在主编不断找茬的现实面前低下了头。北漂一代,本来就拿着一份微薄的工资,被各种苛扣,最穷的时候离发工资还有一周,全身家当却只有30元。说实话看到这里,我的第一反应是没办法了只能找爹妈救济了。上大学来不是没想过想要自己挣一点钱,自己攒一点钱,之于兼职,脏乱差的活觉得浪费时间还不如学习,符合自己心里价值的兼职人家却不要你。最刺激我的一次是人大的小伙伴(暂且趁她Q)介绍我做网络家教,70块一个小时,感觉还行,想着等学期结束后着手去做,结果拖到了真的算是做好准备的时候一看Q发来的链接,兼职老师的要求985都不够,必须是列出来的几个学校的学生,港大、港中文、清北、人大、复旦、浙大......第一次对自己双非的学校的选择产生了怀疑,会疑惑,当时填志愿的时候是不是太天真了?当时看到周围的人挤破脑袋要去211,985,不论地域不论专业。当然,自己分数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了选择的范围,但也会想当时自己还是有985学校可以选的,自己错了?我想这个答案大概没有人回答吧,除了时间,时间会以生活的现实告诉我们每个选择的结果。
至于攒钱,我估计每个大学生都差不多,明明感觉自己没有乱花钱,生活费就那样每个月提前告急。我每个月的生活费的周期一个月比一个月短,当初信誓旦旦跟老爸保证1500一个月绝对足够还可以有剩余忽然变成了自己打脸。也许是因祸得福?上大学的第二个月高考完买的手机从裤袋滑进了蹲坑,还是直接掉下去的那种,当时整个人很慌张,不知道要怎么跟爹妈解释。爸妈没有太多的责备反而说马上会给我打钱让我自己再去买一个让我更加不知所措,我跟老爹打电话表示要不再买一个原来那样的,老爹直接让我什么也不用说了去买一个最新款的以后小心点,当我罪恶感更深。那个时候我开始记录自己的话费,上大学前两月的开销让我目瞪口呆,原来自己乱七八糟花了那么多,罪恶感压的自己那阵子吃饭都不买荤菜。现在回想,当时的自己真的还是个孩子,新手机买来两个礼拜后完全把什么罪恶感都忘了,记账的习惯倒是保持了下来。不过后来跟隔壁寝室的小伙伴聊的时候才意识到一个问题,我所谓的记账是把每一笔开销记下来,然后一个月左右算一次总共大概用了多少,与理财毫无瓜葛。人家的记账都是规划好每个月用在每个方面多少钱,我只是单纯的记录,每个月只有在把所有的开支总和后会惊讶一下下,呀,原来我这个月又花了这么多。后来和隔壁寝室的小伙伴J各种交流,也开始学着规划。发现自己每个月用在和老乡和小伙伴吃饭各种的开销非常大,潜意识中有了想要省钱的概念,可是这笔开支的确十分尴尬。J说现在的我们交流感情处了在吃吃喝喝聊天中培养还能怎样,就算先是灵魂高度的交流也避免不了最后吃吃喝喝的俗套。好在一般出去玩都是两三个小伙伴,到最后也就是和两个老乡过节去吃顿好的,平时偶尔和J出去几次,到大二大家的状态也都投入到了专业,约都开始约图书馆,这笔开销也算这样减下来。大学两年,我自己一分钱没赚过,生活费也一分都没攒下来。
写着写着又跑远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小姑娘,当一周的生活费只剩下30元的时候没有选择习惯性地向爹妈要钱,她咬了咬牙,买了六七盘方便面,照常上班过日子,饿到肚角痛也只是喝水撑了下去。一般能被写成文字的故事多少有其自身想表达的,这个姑娘的故事就是一个生活永远不会辜负勇敢坚持的人的故事。这个姑娘在一周后迎来了工资,迎来了文章被主编看上发表额外的奖金,而后不断涌入的机会。说实话还是很令人反思的一个故事,至少对于我来说。我忽然意识到似乎自己从来没有真的逼过自己,不论是钱上还是其他。每个月嚷嚷着生活费要没了的时候还是听着爸妈的话每天要吃水果鸡蛋牛奶,没见自己别的时候那么听爸妈的话......大多数的分歧最终都是以爸妈的妥协落幕,想要的东西终是会到自己手上,只是时间问题。只有自己意识到了才会自己摇摇头说怎么能什么都想要,好像自己多了不起多懂事一样没有像爸妈伸手要。大多数时候我们只看了别人有什么我们没有的,而完全对自己所有的别人没有的熟视无睹,太把一切当成理所当然。我们在羡慕同学每到假期出国哪里去旅游的同时总是看不到那些为了省下一张机票,不,可能是一张火车硬座票而选择假期留在学校的那些同学。
我知道自己没有资格去评论什么,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有很多想要的东西,欲河难填,不过我知道我在学着把想要的欲望转换成去努力的动力,期望着终有一天靠自己的双手去得到自己想要的。
大多数时候,大部分人,只看到了他们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真心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多看到一些,关于这个世界。
也不知道自己乱七八糟扯了点什么,等人的间隙消磨时间胡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