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慢慢进入尾声,很多人在享受了亲人团聚的幸福后,被一部票房爆棚近40亿的电影感动的稀里哗啦。
大年初一,朋友圈突然被《你好,李焕英》的插图霸了屏,后来看过一些相关报道,才知道这是本年度春节上映的一部贺岁片。看网上对此影片评价甚好,所以盘算着要去看一回。但由于过年要走亲戚拜年,直到正月初八才和女儿一起看了火爆的影片《你好,李焕英》。
影片前半段都是喜剧,引发观者忍俊不禁,捧腹大笑,甚至笑到抽筋肚子疼。但看着看着,随着剧情的穿越和反转,眼底不觉发酸,影院里不时传来抽泣声。而那时,我也早已泪如泉涌,满面潮湿。
看完此片,在感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时,我从另一面又看到了朴实无华,无私无我的伟大母爱。而且,从育人的角度看到了孩子成长所需的“基础营养”——母爱,不可缺少!
很多人在谈这部电影的拍摄技法、场景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而我只谈在剧情中感受到的那份无以比拟的母爱!
母爱,总是包容孩子的一切
影片中的晓玲给人的印象:贪玩、老是蹭烂裤子、拉裤裆、学习不好......而母亲李焕英总是包容女儿的一切:“我女儿为什么拉裤子啊?因为她才五岁。五岁为什么就和大孩子在一起上学?因为她聪明!”这是一位母亲在孩子因“丢了颜面”后的自然宽慰和发自内心对孩子的包容、接纳。虽是自说自道,但对晓玲来说,那是小小心灵上得到的最贴心的抚慰和最暖的母爱。
这一切举动,让身为母亲的我也感同身受。记得女儿小时候,上幼儿园也有湿裤子现象,但我从来没有说过女儿一句。因为孩子小,湿裤子是兵家常事,不需要大惊小怪,也无需旁人指指点点,把它当做正常事,一切便归于自然。
所以,影片从侧面我看到科学的教育理念——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要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包容孩子的不足,并勇敢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当成人静待花开时,孩子的童年就是快乐健康的!
写到这,大家肯定记得全剧最经典的一句话“我女儿,就要她开心健康!”正因为母亲有了这样的初衷,所以她无条件地包容晓玲的一切,才让晓玲的童年永葆童真和快乐!
在这,我感受到的不是贾玲为了博得影迷的眼球而设置了这些情节,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爱的自然散发。
马克吐温说,“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
多么透彻的一句话,真是民谚所说的“庄家是别人的好,娃娃是自己的好!”这就是母亲的天性——无条件的包容孩子的一切,只为孩子开心健康!
母爱,总是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
影片中的贾玲穿越了母亲年轻时的八十年代,当邻居因她穿着破了大洞的“乞丐服”而笑她:“这也太穷了吧......”以表姐相称的母亲看到此景,就带她去商店买最流行的花裙子、花衬衫、红皮鞋……无奈只因女儿“大号身材”,无法将那些过去的时尚对号入穿。
然而心灵手巧的母亲,却在晓玲睡觉时,将她的“乞丐裤”绣上了最好看的猫头,嫣然超越了八十年代因衣服破烂而补上的扎眼的补丁。
要问世上什么最美,我要说:是母爱!
因为母爱在孩子身上的自发性,所以母亲总甘愿最好的东西给孩子。
母爱,总是觉得自己孩子最有出息
影片中的晓玲从小贪玩、学习差,李焕英无数次被老师请到学校。每一次李焕英都会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低头给老师道歉,然而回来对女儿还是一如既往的接纳女儿的一切。
当晓玲考上大学后,李焕英自信又骄傲地说“我女儿,肯定是最棒的!”
看到这个情节时,泪水已止不住涌出眼底。那个背影多像我小时候因上课贪玩,不按时交作业,妈妈无数次被老师叫去训话的背影。然而,妈妈每次回来还对我说“老师夸你乐于助人”、“老师夸你热爱劳动。只是下次帮人做卫生时,先把作业做完再帮人会更好……”
听了母亲的这些话,我默默点头。终于,在五年级,突然开了窍的我,成绩冲到了班级前三。开家长会时,母亲第一次从最后一个座位做到了第一排,单薄的身子就像刚上一年级的孩童,挺的老直。直至考上师范,母亲的身板始终单薄而挺直。
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我想我小时候的一切光荣和自信真的是来自我的母亲——一位目不识丁的普通妇女,却有着大胸怀,不普通的教育方法。
很感动那一句“妈,你为什么那么爱笑呢?”“因为妈生了你啊!”
相信,很多人都为这句话动容、泪目!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哪怕不完美,都会觉得孩子是最有出息!
母爱,总是骗了孩子亏待自己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令人难忘:晓玲考上省艺校,李焕英送她去坐车上学。晓玲一再要求让她坐车回去,李焕英连连答应,并假装上了车。可等女儿坐车走后,她却退了票,冒着漫天大雪步行回家,只为省下女儿上学的费用......那一刻,我听到影院里到处都是抽泣声,而我也早已鼻子发酸,两眼模糊,脸颊流过滚滚热泪。
母亲,为了孩子的学业,可以不坐车,可以步行,可以忍耐一切不适,更可以毫无怜悯地舍弃自己的一切。只为,把最好的留给孩子,而自己的永远最苦,总是背着孩子亏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