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原本冲着樊登老师、张萌萌姐和张德芬老师去的,因为没有接触过王余光老师的任何课程和作品,却意外被王余光老师幽默的演讲圈粉,不愧为北大教授,讲过几十年课的。
四场演讲都很精彩,我用四句话做了概括。下面依旧是结合个人经历和体会整理分享。篇幅有限,樊登老师演讲内容过多,单独放在下篇。
张萌:坚持才是弯道超车的加速器。
王余光:读书不在多而在精,静下心,读经典,养气养心。
张德芬:倾听内在声音,与自己和解。在虚拟世界里游戏人生,才是好玩。
张萌——《如何抗击拖延,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为什么我们会有拖延症?
拖延症一般涉及到三个点:
1 人。当事人本人。我们每天都吃饭刷牙,从不拖延,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习惯是给予坚持很多的力量,所以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产生了拖延是因为我们作为一个个体,意识和行为行动中产生了问题。
这一点我的理解是,吃饭刷牙我们觉得理所当然,我们可以坚持去做。但是有些好的习惯,比如早起,我们没有意识到必须也成为一种习惯,缺少了这种意识,我们很难去养成一个习惯。
2 做事。举个例子,打游戏我们不会拖延,但做运动我们就会拖延。这就是一项对事的拖延,所以拖延是分事的。
3 认知。第三个就是我们自己的认知出了问题,产生了畏难情绪。总会思前想后,担心做不到,怕累。而事实是行动战胜拖延最好的方法。
关于坚持,张萌分享了自己读书时由第一次考试时年级倒数,到每年都是年级第一,且在APEC(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未来之声全国英文演讲比赛中获得冠军,随后获得跟随领导人出席当年APEC会议的机会,以及第二次新加坡APEC会议临时担任双语女主持的一个机会。
而这一切都是当年自己每天五点起床在小树林里进行大声英文朗读训练的结果。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机会无处不在,关键是在机会来临能够把握住。而一个机会能带来另一个机会,人生就是这样迭代的。
因为不断的练习,自己内心有踏踏实实的满足感,每一次练习,每一次努力后的结果都真真切切的看到,所以内心无比踏实。而这种踏实感在她第一次参加APEC比赛进入决赛后,带给她的是在舞台上的自信和笃定,所以当面对来自全国的强劲对手,那一刻在舞台上的感觉依然是无比淡定,最后也拿到了冠军。
我想这个很容易理解,一件事虽然你是第一次公开做,但在私下你已经经过了无数遍的练习,所以带着那种踏实感,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会降到最低,结果自然不会差。
就好比演讲,如果你上台会紧张,但你在私下经过无数遍的练习后,你上台之前的紧张感会消除一大半,在台上的表现甚至会超出自己的预期。我自己有过这样的一次体验,多次的录音、纠正,让那次的演讲体验很棒。
包括她讲到自己第一次健步走10公里取得第十名的成绩,可以连续4天讲课累不倒的例子,都是跟自己平日每周四天打泰拳,每天做腹肌锻炼分不开的。功夫下在平时,关键时刻也不会掉链子。这让我想到,很多牛人之所以牛,是他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下了很多功夫。
后面樊登老师也提到类似的问题,很多人问他是不是天生就会演讲,他提到自己的父亲异常尴尬的演讲经历,表明自己并不是有这个基因,不过是多次练习,从开始需要稿子或者框架,到现在什么都不需要的临场,都是多次练习,神经元的连接变多的一个自然结果。
所以,表面的轻松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
如何找到人生的自信?
自信是对自我认知的肯定。坚持做一件小事,从这件小事里看到自己每次的坚持和努力所带来的改变,这种踏实感会给自己莫大的自信。
这个我自己深有体会,2年前我开始写手账,从最开始的流水账,情绪的宣泄到现在主要做计划和反思复盘,很少有情绪的宣泄,我看到自己一点点内在的改变,很多情绪已经因为认知的改变不会产生,另一些情绪能很快消化掉,记录的更多是积极的正面的反馈或者理性的反思。
这个小小的习惯,不知不觉锻炼了我的思维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也让我更加有自信。面对一场讨论,我不再畏惧,因为这些平日的思考和记录给了我自信。
当然这种坚持也可以是别的,比如坚持阅读,坚持写作。都能在关键时刻给自己底气和自信。如果一开始很难坚持,就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一点点的努力、突破,给自己正向的反馈和激励。
最后,张萌做了总结:坚信坚持的力量。我们的人生是需要加速的,而这种加速的周期是让你从弯道超车变成变道超车的人生的超越。
其实就是找准与目标的差距,以成倍的速度追击,并且坚持下去,最终会实现超越。
王余光——《阅读,与经典同行》
王老师的演讲核心是提倡大家读经典,因为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读经典,是需要静下心来的。
那么为什么要读经典呢?
1 有用。 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读经典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而写作能力对一个人终身受益。
这里他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申请跟他读博的学生,因为信写的不好,被他拒绝。反之,如果一个人信写得好,他会仔细阅读,写作能力可以看出一个人读的书多不多,从而判断出这个人可不可教,因此,从某种程度上,他认为写作可以决定我们今后的人生方向。
当然,这里只是一个例子,老师想要表达的是写作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因为人们会从你的写作水平判断一个人。
2 培养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的多的人气质都不一样,这里,王老师提倡对于这些经典我们甚至需要达到熟读成诵的境界才好。
读书不需要读的多,需要读的精。
对于孩子或者初中生来说,应该读《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而不是《论语》,论语的句子其实是不够白话的,很多成人甚至都搞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却为难孩子去记事没有必要的。
读诗可以培养审美观。
而对于成年人或者大学生来说可以读《论语》、《史记》、《诗经》,《史记》只读纪传的部分即可,读不懂的可以不读,只读读得懂的部分。而且对于这类书籍,并不像工具书那样需要做计划,想起时翻一翻即可,这是王老建议的阅读方法。
对于想读中文读物的外国人,如果只推荐一本读物的话,推荐《论语》。
女孩子可以多读《诗经》。因为读诗经,可以让人温柔敦厚,诗经是爱的教育,让人变得可爱。
以上推荐的经典读物,一定不要读翻译本,失去了本来的韵味,直接读原本的就好了。
在生活中读一点类似于以上难懂的书,对于锻炼我们的专注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张德芬——《倾听你内在的声音》
要做自己的朋友。
我们每天都会听到脑袋里产生的很多声音,对于不好的声音,自我否定的声音,我们要尽量去跟它和解。 我们要做自己的朋友,而不是一味否定自己的敌人。
每天用15分钟的时间和自己相处,倾听内在的声音。时刻检查自己内在的驱动力是什么。
人最珍贵的东西是气,气是什么,是注意力。 你的注意力放在哪里,气就在哪里。
我个人的理解是,你关注什么,就会投射出什么气质和气场。比如你总是看到别人的好,投射出你的善良,你关注知识,热爱学习,投射出书生气。
读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因为读书的时候,也是在冥想状态下和作者进行交流。 真正爱阅读的人因为经常思考,得老年痴呆的概率会比较小。
人生的痛苦,主要有两个来源:身体的,心理的。
而心理上的痛苦其实都是头脑上带来的。 你的痛苦来源于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当你无法摆脱痛苦,可以看和你有类似情况的人,他是怎么走出来的,又是怎么做的?
当你痛苦没有人可以诉说的时候,可以在书里寻求答案,与书对话。
做一件事内在驱动力一定要正确。
这个怎么理解呢?很多人追求金钱,是因为恐惧,担心没有金钱所带来的不稳定,没有安全感,而不是出于玩的心态。
而张德芬老师提出了一个虚拟世界的概念。我们生活的世界可能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我们每天上班,下班,面对他人其实都不是真实的自己。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就像游戏一样,我们需要道具,漂亮的衣服,金钱都是我们的道具,所以为了玩得好,我们才需要更多的金钱作为筹码。带着这种心态去获取金钱,即使失败了,也没什么。
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玩,其实呢,只有我们自己的时候,面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时候才是真实的世界吧,外面的世界其实真的很像虚拟世界。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不断打怪升级,想要在那个世界中获得所谓的胜利。
那么在你人生的任何一个领域,你想要怎么玩?至少要每一个都要玩到过关吧。 这种游戏人生的态度或许才最为有趣。
-END
喜欢点个赞,辛苦码字的小编会感激涕零的~~
读书,写文,码代码。一半渡人,一半渡己,我与你的相遇是十亿分之一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