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从12年,也就是朋友圈、公众号开始流行的那会起,我发现自己包括周围的朋友同事,都慢慢的变得没有耐心,专注力越来越差。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快餐式内容的崛起,诸如抖音、头条、快手等产品的爆红,这种情况愈发严重,大部分人都难以在一件事物上深度投入、专注思考3分钟以上。不管是在开会还是写方案还是在亲子,都忍不住时不时的去刷一刷手机。表面上看起来自己是多件事情并行,以为自己提升了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了更多内容。但背后的本质并不是这样,反而是因为不专注而造成了开会写方案亲子的质量和效果大幅降低,给自己挖了不少的坑,后面反而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填这些坑,并且因为输出质量和效果差,导致个人的口碑变差,进而给工作或家庭带来负面的影响。更可怕的是,这种情况难以察觉,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一时半会的影响没那么明显,但是日积月累,最终会导致难以补救,无从下手。就像是无法痊愈的慢性病。
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与工作,我觉得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是在深度投入、专注思考这个点上拉开的。成功的人总是在一个事物上投入无尽的精力,持续的专注,不断的深入;而那些表面上侃侃而谈,内心却缺少干货的人,基本都是浮予表面,浅尝辄止。而之前所描述的快餐式内容消费恰好是提供了更多更容易获取的不用深度思考的低营养内容,使用此类产品越多,浮于表面的情况就越严重,就越难以专注思考、深度投入。
再来看看目前移动互联网的主流趋势,进入所谓的下半场之后,各大产品都把精力放在如何去占领更多的用户时长,而人性本身是懒惰的,除了那些对自身要求严格的人,大多数人都是喜欢那些不用思考的内容或行为,比如抖音的小视频、比如头条的奇闻异事,再比如大部分游戏。浏览此类内容,时间会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也就达成了此类公司占领更多用户时长的目的。因此,整个互联网大环境目前的导向就是让更多人不用去深度投入,不用专注思考,浮于表面,浅尝辄止就能品尝到轻松愉悦的滋味。反而那些旨在通过互联网提升效率,促进个人成长的产品,被束之高阁,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与消耗时间的产品天壤之别。基于马太效应,在此情势之下,此类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作为互联网从业者,首先我自己在反思,对于我自己现在难以长时间专注思考感到焦虑和无助;另一方面对自己所做的运动产品以及其他类似的工具类产品的前景感到焦虑,还有对整个社会的氛围、整个国家的人才素质感到深深的担忧。以前大家过的都很脚踏实地,因为没有那么多的信息干扰和诱惑,而现在信息的传播越来越便利,能轻而易举的接受到地球另一端的奇闻异事,而与众不同、潇洒炫酷的事或人又具有天然的传播属性以及标杆属性,会引起更多人的效仿,影响更多人的心理。导致缺乏自律或缺乏鉴别能力的人内心的不切实际的想法越来越多,造成个人越来越浮躁,对整个社会的安定也造成了极大的潜在风险。
希望大家在从这些容易沉迷、不用思考的产品及内容中获取轻松愉悦的同时,能够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逐步丧失了深度思考能力?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注意一下,强迫自己放下手机,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好,不止是敷衍了事。我会从此做起。同时,我会坚持做对用户有正向价值的产品,坚持不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