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一个写作特别厉害的老师,水清亦有鱼。他能每天很轻松地做两万字以上的高效输出。最快的时候四个小时完成一万八千字的文案。除了每天写作之外,两天可以读完一本书。在写作特训营里,每天批改十几篇文章,完成总计一万字以上的点评。
我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我的一篇千字文章就要写一个多小时,鱼哥是怎么做到写作这么快的呢?
在群里,鱼哥和我们聊起过关于读书和写作的事情。
关于读书,不是每一种文章都要读,不是每一个作者的作品都要看。在阅读之前,我们要筛选出文风和我们相近的作家作品,集中去研读,去学习,去拆解,去思考他的文章是怎样写的。
传闻李小龙曾经说过,我不怕练过一万种腿法的人,我害怕把一种腿法练习一万遍的人。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一百本书,不如选一本书读一百遍。
记得我以前看书的时候,各种文章来者不拒,阅读时候一目十行。看完之后还觉得自己十分厉害,我又用一天看完了三本书。
现在回想起来,这本书我看完了,我得到了什么呢?我知道作者在表达什么吗?这些内容对我有启发吗?我能从书中学到什么呢?我会改变我的做事方法吗?都没有。
没有目标,没有范围,没有反思,没有学习。我以前的阅读方式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能力提升。读了十几年书,我的生活还是过的乱七八糟,我的文笔也是毫无进步。
进入写作班以后,在鱼哥的帮助下,我开始寻找自己的文字特点,刻意的去读我喜欢的文章。鱼哥寄给我两本李尚龙的书,你的风格像他,你可以去学。
我读的第一本是《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浪费生命》。我开始慢慢读里面的每一句话,读里面的每一个故事。想着我来写,这个故事会怎么讲,这个分享怎么说。故事里的人是我,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一个下午,就着阳光我看了五十页的书。我开始了解如果坚持写作,我的文字大概会写成什么样子。我喜欢这样的文字,我想写出有这种力量的作品。这一下午的阅读比无目的地读很多书有用的多。
读书给人方向,要提高写作水平,更重要的还是要去写。
同样一个选题,有的同学就能写出生动的故事,有的只能干巴巴地说一些言之无味的话。
出现这个问题,写作技巧是其次,主要差距是积累素材太少。
写文章的时候再去找素材是来不及的,大多是靠平时的积累,你总不能点起炉子再去买米下锅。
写文章就像烧一碗饭。对于每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来说,一直要备一个装素材的“米缸”。平时听了好故事,想到个好句子就放进去,等到写文章的时候就可以拿来用。
素材就像大米,放的时间久了也会“坏掉”。我们的“米缸”也要时时翻动,去掉陈米,加入新米。这样做出来的“饭”才会有人爱吃,有人买单。
写作是需要人买单的,一直没有正向反馈,单靠毅力并不能坚持太长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写的,不是我们喜欢的,而且我们擅长的。
我一直提醒自己,凭喜欢去写文章是一件很致命的事情。写文章这件事,读者的反馈很重要,对写作的帮助最大。
我发现,被大量读者喜欢的文章。写的确实比我好太多。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听他们的意见呢?
路还长,时间却寥寥。我喜欢的事情不太多,读书和写作,却总是要做的。
希望多来我这走走,我会和你们聊聊天。
我是水清亦有鱼写作特训营025陆凯,这是我的写作感悟。
第7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