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各领一军入豫州颍川郡界,是年已由春入夏,四月光景,与黄巾渠帅波才相遇,朱儁与之交锋不利,兵败而退,〔1〕二中郎将便引军进长社县(今属河南长葛市)凭城固守。
波才乘势大举围城,皇甫嵩等兵力甚少,军中恐惧,于是据守不出。
时值五月,渐入盛夏,皇甫嵩登城俯瞰城下形势,望见波才军依蒿草扎营避暑,心生破敌之策,忙召军吏说道:
“兵有正奇之变,不在多寡。而今反贼依草结营,若趁夜火攻,贼兵必然大乱,我等四面合击必能取胜!”〔2〕
正巧当夜刮起大风,皇甫嵩便命军士扎束火把登城,又选精兵潜伏出围,绕至波才背后乘风纵火。城上一见火起,立时举火相应,皇甫嵩领兵擂鼓出城冲入围城阵中,慌得波才军惊愕无措,弃营乱奔。是时又一支军望火光而来,正是灵帝派来援军骑都尉曹操,皇甫嵩、朱儁便与曹操合兵一处,杀得波才大败,斩黄巾数万。〔3〕
捷报传入京师,灵帝大悦,立封皇甫嵩为都乡侯。
皇甫嵩等乘胜追击,六月,将波才军歼灭于阳翟县(今属河南禹州市),又追剿汝南、陈国黄巾,大败黄巾渠帅彭脱于汝南西华县(今属河南周口市西华县),其余或散或降。〔4〕〔5〕自此豫州颍川、汝南、陈国三郡黄巾终于平息。
皇甫嵩上报朝廷,推功于朱儁,皇帝拜朱儁为镇贼中郎将、封西乡侯,又诏令皇甫嵩平定兖州东郡,朱儁平定荆州南阳。
自北中郎将卢植驰赴冀州以来,连胜张角,斩获万余人,张角败走巨鹿广宗县(今属河北邢台市威县)据城坚守,卢植追至城下便即围住,挖掘堑壕、制作云梯,城池指日可破。谁知京中来了宦官小黄门左丰,奉旨视察军情,有人便劝卢植送上贿赂,卢植自是不肯。左丰果然回奏灵帝,只说卢植围而不打自待上天诛灭黄巾!皇帝盛怒之下命将卢植押入囚车解回京师治罪,又调河东太守董卓为东中郎将代其领兵。〔6〕
时值八月仲秋,皇甫嵩于东郡仓亭(今属山东聊城市阳谷县)生擒黄巾渠帅卜己,斩首七千余级。是月初三(9月25日),因董卓未能取胜于是诏令皇甫嵩驰赴冀州。〔7〕
孟冬十月,皇甫嵩移师广宗与张梁接战,前有朝廷两员大将未能取胜,更使黄巾振奋,即便皇甫嵩亦不能一时攻克,因而暂且收兵,避其锐气。
待至次日,仍是按兵不动,命兵士休息,静观其变,果然探知黄巾有所懈怠。皇甫嵩决计奇袭,乃趁夜布置兵马,拂晓时杀奔张梁营阵,直战至午后,打得黄巾支持不住,张梁身死,被斩三万人,余众大败而逃,官军赶至河边,黄巾慌不择路,竟有投河死者五万许。
自是皇甫嵩大胜,焚烧黄巾辎重三万余车,又俘获其家眷甚多,终于夺回广宗。只是不见了张角,却发现黄巾留下棺木一具,开棺验看正是张角尸首,大约皇甫嵩军抵广宗时,张角已然身故,于是戮其尸将首级传送京都。〔8〕
如今张角兄弟只剩张宝尚据守下曲阳县(今属河北晋州市),十一月,皇甫嵩连合巨鹿太守郭典同往攻之,此役又胜,斩杀张宝及黄巾十余万人,便于城南道旁积尸封土,筑起高冢,此即所谓“京观”。〔9〕
由张角兄弟所统近二十万叛军即为官军扑灭,灵帝拜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10〕冀州牧、封槐里侯。皇甫嵩启奏皇帝,盛赞卢植用兵才略,称自己正是沿袭卢植之谋方能取胜,因而保得卢植免罪官复尚书。
八个月前(其年三月),荆州南阳郡黄巾渠帅张曼成领数万人杀太守褚贡,屯兵宛县(今属河南南阳市)城下与官军对峙百余日。六月,朝廷新任太守秦颉(字初起)率军击杀张曼成,〔11〕黄巾推赵弘为渠帅,渐渐聚集十余万人。
自镇贼中郎将朱儁承旨驰援南阳时,赵弘已据宛城,朱儁便与太守秦颉及荆州刺史徐璆(qiú,字孟玉)合兵一万八千人围攻赵弘,自六月至八月未能攻下。朝廷本欲召还朱儁问罪,所幸司空张温(字伯慎)上疏劝阻皇帝,这才作罢。
转至是年十一月,大约赵弘领军出击,朱儁相机而动,迅速击毙赵弘,黄巾又推韩忠为帅,据城固守。朱儁等毕竟兵力不敌,便稍稍撤围,扎下营垒,筑起土山,朱儁登高临城观望城内动静,忽得良策,便命一支军大张旗鼓攻城西南角,黄巾果然皆至西南防御,朱儁则自率精兵五千,乘其不备往攻东北角,部下佐军司马孙坚,奋勇当先,引兵登城而入。韩忠闻知外城失守惶惧不安,忙率军缩入内城,且派人前去请降。
徐璆、秦颉及朱儁部下司马张超等皆欲收降,朱儁不以为然,对众人说道:
“兵家有形同而势不同者,不可拘泥。昔日秦末纷争之际,天下未定,故而纳降赏附规劝群雄。如今海内一统,唯有黄巾造乱,纳降何以劝善?讨伐方可惩恶。如若受降,叛贼得势便起兵,失势则请降,此是纵敌为患!”〔12〕
韩忠请降遭拒只得竭力守城,朱儁等更督军急攻,反而连战不克。朱儁又命堆起土山,登高俯瞰,望了一阵便对司马张超说道:
“依我看来,反贼外围严密,内城危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因而以死相拼。万人一心势不可当,何况十万之众?不如暂且撤围,将围城兵士集结入城,韩忠势必出城,既出则无心恋战,士气涣散,易为我所破!”〔13〕
韩忠果然中计,却被朱儁杀得大败,官军追击数十里,斩黄巾万余级,韩忠无奈再次请降,终被秦颉斩杀。黄巾余众恐惧不安,便推孙夏为帅,又返还宛县屯驻,朱儁麾军猛攻,孙夏望北而逃,朱儁直追至西鄂县(今属河南南阳市石桥镇)精山(约今南阳市卧龙区谢庄乡塔子山)击破之,又斩首万余级,其余作鸟兽散。〔14〕
至此南阳黄巾也为官军所平。中平二年(185年)春,朝中遣使者拜朱儁为右车骑将军,朱儁凯旋回京,又拜光禄大夫,改封钱塘侯。
黄巾初起来势汹汹,然冀、豫、荆三州主力于一年内皆为官军所败。究黄巾致败,官军取胜之由:其一,黄巾内部叛变,以致仓猝起事,大军未能迅速集结。其二,黄巾多各自为战,相互无援,官军得以各个击破。其三,黄巾无将略之才,未经军事训练,无作战经验。其四,官军所遣将领或出武官世家、或有平叛经验,皆晓得军事谋略,所以常能以少胜多。
既然黄巾主力终为官军镇厌下去,大汉天下便渐渐归于太平了吗?
〔1〕(中平元年、184年)夏四月(当月公历跨度4月28日~5月27日),……朱隽(儁)为黄巾波才所败。见《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
〔2〕“兵有奇变,不在众寡。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因夜纵烧,必大惊乱。吾出兵击之,四面俱合,田单之功可成也。”见《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传。
〔3〕(中平元年)五月(跨度5月28日~6月25日),皇甫嵩、朱隽复与波才等战于长社,大破之。见《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
〔4〕嵩、隽乘胜进讨汝南、陈国黄巾,追波才于阳翟,击彭脱于西华,并破之。见《后汉书》卷七十一,皇甫嵩传。
〔5〕(中平元年)六月(跨度6月26日~7月27日),……皇甫嵩、朱隽大破汝南黄巾于西华。见《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
〔6〕卢植破黄巾,围张角于广宗。宦官诬奏植,抵罪。见《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
〔7〕(中平元年)八月(跨度9月23日~10月22日),皇甫嵩与黄巾战于仓亭,获其帅。乙巳(初三,公历9月25日),诏皇甫嵩北讨张角。见《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
〔8〕(中平元年)冬十月(跨度11月21日~12月20日),皇甫嵩与黄巾贼战于广宗,获张角弟梁。角先死,乃戮其尸。见《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
〔9〕(中平元年)十一月(跨度12月21日~185年1月18日),皇甫嵩又破黄巾于下曲阳,斩张角弟宝。见《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
〔10〕“领”,已任主职而兼他职不居其位者称领。
〔11〕(中平元年)六月,南阳太守秦颉击张曼成,斩之。见《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
〔12〕“兵有形同而埶异者。昔秦项之际,民无定主,故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唯黄巾造寇,纳降无以劝善,讨之足以惩恶。今若受之,更开逆意,贼利则进战,钝则乞降,纵敌长寇,非良计也。”见《后汉书》卷七十一,朱隽(儁)传。
〔13〕“吾知之矣。贼今外围周固,内营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战也。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其害甚矣。不如彻围,并兵入城。忠见围解,埶必自出,出则意散,易破之道也。”见《后汉书》卷七十一,朱隽(儁)传。
〔14〕(中平元年十一月)癸巳(二十二日,185年1月11日),朱隽拔宛城,斩黄巾别帅孙夏。见《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