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渡北归》有感

《南渡北归》分为《南渡》、《北归》、《离别》三部,是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本书讲了书中的知识分子精英们,便是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对西方政治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引进,对传统中国文化利弊的思考与反省,不仅决定了他们自身的命运,也深深影响了中国之后历史的发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岳南笔力深厚,能把学者们的一生戏剧性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印象深刻的有傅斯年,陈寅恪,梁思成,胡适,梅贻琦——文中并没有牵扯到他们过多著作,读起来丝毫不觉干燥乏味。你好像陪他们走完了并不漫长却艰辛地一路,这些名字不再是烟云,侧着耳你甚至可以听到他们跳动的脉搏。这也是《南渡北归》的另一种意义——读完这本书,你大约会忍不住地去探寻那个时代背后更多的细节,对他们的著作也有了翻阅的欲望。一本好书的特点,大约就是让人们读完它后仍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并以它为跳板,可以学习到大师们更多的优点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梁启超具有博大精深的眼光,在中国仍保留封建性质的情况下,推广西方的科学技术,他对西方考古研究发展非常的看好,他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出国门,一个学习考古,一个学习建筑。希望他们都成为中国这两个新领域的奠基人,使中国的考古和建筑跟得上西方的步伐。他在协和医院误将他好肾摘除的情况下,怕国人排斥西方技术,一直题协和医院辩解,拖着病体坚持工作,直到术后不久离开人世。一个个坚韧绚烂的生命,终究在历史的车轮碾压下,发出沉重地呻吟。动荡的社会却让他们远大抱负和理想难以实现。

其实这是他们在近代史中经历的缩影。“血火总破温柔乡”,在炮火连天,国难当头的年代,知识分子就如同飘萍一般聚散无常,随波逐流。当我们读到北平师生在日军铁蹄之下仓皇出逃时,当我们读到堂堂如梁思成、钱穆等名流学者,竟不得不偏居西南穷乡僻壤度日时,当我们读到李济、林徽因等人因为恶劣的生活条件和连续的精神打击而日益消沉时,我们不仅为中华民族所遭受的深重苦难而叹息,更为这些本该在各自领域大展所长的“大师”而痛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短短八个字,充满了历史的辛酸和沧桑感! 《南渡北归》是一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
    玫瑰含香阅读 787评论 12 7
  • 风雨飘扬的战争时期,有一批中国人,顶着战火的硝烟,开启了一段求学治国的艰苦道路。这样一段颠沛流离的故事,在《南...
    静待花开chen阅读 303评论 0 0
  • 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涌现出一大批大师级的人物。“乱世出英雄”,越是动荡的年代,越能出现大批的豪杰人物。 《南渡北归...
    潋滟是一只鱼阅读 530评论 0 0
  • 那个时代是艰难的时代,也是最美的时代。 如果一片废墟不能被人所注视,一定是这片废墟没有开出一朵鲜花...
    Remote小行星阅读 179评论 0 0
  • 早就想看这本《南渡北归》。今天终于有时间坐下来看这部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开篇我就被岳南老师...
    一棵树的倒影阅读 45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