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抄写)

  少年游

——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指出柳词“尤工于羁旅行役”。此话确实道出了柳词的长处。在他任西京(洛阳)云台令到古都长安“西征”时写的这首《少年游》,也可以为之佐证。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起句就抓住景物的特征,勾勒出一幅羁旅行役图:词人在这条古往今来的长安大道上缓辔而行,眼前所见的是撩动离愁的柳枝,耳中所听的是乱人心绪的蝉噪。一个“古”字,把人从现实一下子拉回到遥远的过去,时间变得悠悠无尽起来,而在这条古道上走过多少骚人墨客啊,不禁令人兴起怀古之幽情,这大约乃是“马迟迟(缓慢)”的原因吧。写马实是写人。加上那折之以送别的柳枝已历夏而高耸,那比之以轻薄的夏蝉已临秋而衰乱,愈发使漂泊旅途的词人心绪惆怅、迟缓不前了。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这是紧承起句而来,进一步写词人登乐游原所见的空阔寂寥的景象:夕阳悬于渭水洲岛之外,秋风吹于乐游古原之上,极目远望,唯有天光四垂,一碧无际,笼罩着大地。“原”指乐游原,在长安之东南。《长安志》云:“乐游原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城内了如指掌。”它建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本名乐游苑,在唐代有多少诗人曾歌咏过它啊。柳永到此。该想起李商隐的那首《乐游原》所写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吧,也许还会想起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的名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吧,当然更不会忘记相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的寥廓景象吧。但是,柳永并不蹈袭前人,而是自铸伟词,“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纯用白描手法,极省俭,极形象地画出了乐游原上的清旷空阔的图景,传达了身为游宦的吊古伤今的感情,创造出“自有唐人妙境”(彭孙通《金粟词话》)的意境。

上片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下片以抒情为主,触景生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