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翅与花椒》这本书是在初中同学的朋友圈里看到的,读来相见恨晚。好奇于书中中国地道的烹饪美食词汇是怎样用生动的英语表达出来,恨不得马上找来英文版再读一遍。
十几年前在澳洲某处乘坐小船,我遇到了来自英国的一对年迈夫妇, 在短短的旅途中我们聊到了美食,我还发表了一通“爱国的胃”理论。那位英国老太太含笑向我讲述了一位留学英国的中国女生的故事。那位女生一次次尝试陌生的英国食物,吃了吐,吐完接着吃,强迫自己去了解、去适应英国美食。她还写了几本书来记录她探索美食的历程。当她写到第三本书的时候,她的文字水平已有了明显提高。无独有偶,《鱼翅与花椒》是一位留学四川大学的英国女生记录她在中国的美食之旅,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中国美食的狂热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这本书让我们从一个外国友人的文字中去增添对故乡的了解与爱,大概还有一丝丝对旧时光的留恋和不舍。
两位女生都通过亲身品尝美食经历了从“文化冲击”到“文化认同”的过程。而我这些年来却颇以“爱国的胃”沾沾自喜,每每谈及西餐,总要时不时得在中外友人面前将此理论再发扬一下。这本书让我幡然醒悟,发现自己是多么的肤浅与无知。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是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生活习俗的长期影响而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那日复一日的饭桌上,浓缩的是不同国家人们倏忽而过的不同年华。那菜肴里弥漫的酸甜苦辣,都是他们的生活营养。两个国家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习俗越是相差万里,两个国家的人们就越是觉得对方饮食怪异。所以严格得坚守故国饮食习惯是一种天生的自我防御:保护认可故国文化,排斥抵触异国文化,从而避免被同化的危险。正所谓“一筷子下肚,你就不可避免地失去自己的文化归属、动摇最根本的身份认同。这是多大的冒险呀。”我敬佩两位女生的勇气和执着,为自己的无知汗颜。
这本书写于2008年,十年后的2018年才翻译成中文,大概是因为书中对饕餮大餐的质疑,对濒危动物保护不利的愤怒和失望,对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担忧,林林总总都触及了那个年代的敏感话题。10年过去了,作者的质疑、愤怒和担忧似乎并无改观,但书终于被翻译成了中文,让更多的中国人能直面问题,以一种客观、开放和宽容的心态来思考,无论如何这也是一种社会进步。
但愿伏霞心存的那点希望之光在10年后的今天依旧闪烁着光芒。但愿10年后的今天,她依旧热情洋溢得游走于中国大地,大江南北,怀着好奇与喜爱品尝中华大地美食,收获喜悦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