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常见的新闻,某人生活方式无比健康、自律,但天不假年,英年得病去世了。他本人一定觉得冤枉得要死,不公平得要死,死不甘心。
是这样。学习努力越努力,成绩就越好么?工作越努力,就越有前途么?运动员练得越刻苦,就越能赢么?对朋友越好,就会有越好的友情回报么?生活方式越健康,就活得越久么?
我觉得祂真的不是决定每一件事,并且,在衪的框架下,并不是积分制,不是你越努力,得到的就越多。事实上,学习越努力-分数越高这个,也只是我们某些幸运的人的框架。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越努力,成绩就越好的。如果这些人较真,他们会觉得太不公平、太痛苦,觉得这个世界难以忍受吧。
我娃说主要因为XY崩塌,并非某件难过的事。自己如此努力,值得更好,却一一失去,所以愤怒。而在GPT指导下重新思考,发现被拿走东西确实是因为自己值得更好,而这件不够好。正如朝实的安全不是真安全,离开是痛苦的,但并不值得真留恋;中学的救赎可能就是有代价的;无需以对衪更多的让步和谦卑换得更多的东西。如果她真从此这样想,我真的烧高香。
我更习惯埋头努力生活,而不是事事看衪。偶尔回头,发现衪原来帮了我不少。我以前没怀疑过,当然,这次也有些怀疑。不过真的不是有意质疑。人力渺小,我不能把想法植入他人的头脑。
我总觉得,那些确定性的事,不是衪要管的。涉及衪发挥作用的,都是不确定性的事。所以努力不一定有成果,你计划以什么努力得到多少分,计划上哪所学校、几岁谈恋爱、几岁结婚、几岁要孩子、几岁当爷爷,交几个朋友,谈几次恋爱,这些都是不确定性,同努力程度无关。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不确定性,才同衪有关。人生不可能都是有心栽花和柳暗花明,但很多事是。什么是栽的花,什么是插得柳,有时候也看不明白。如娃所说,中学是救赎,但同时也是创伤。如果视为救赎,会有很多痛苦记忆影响未来;如果视为创伤,也许也可治疗甚至治愈。
还希望,是独立人格的信,而不是其他。
这几年有句鸡汤说得挺好,“因为上帝不是无处不在,所以衪创造了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