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晚上好,我是编辑坨坨。
在8月2号晚,我生日那天,一场寝室矛盾渐渐蓄积。8月3号下午,这个矛盾爆发了。
接近一天的“冷淡处理”后,原本欢声笑语的寝室群、“亲属群”硝烟弥漫,猜忌、委屈、不被理解……
如果你曾有过群居生活或将步入群居生活,可以花点时间看看这篇文章。
同龄人的世界,总会有些彼此的影子。
矛盾背后的推手1
“生活和工作混在一起”
在三月中旬,我们拥有了四人共同管理的公众号。
“寝室一起办公众号,真的好幸福啊!一个人办太累了。”从事自媒体的朋友这样说过。
确实,四人合作总是轻松一些。
但是,分歧也不少。
审美
“我感觉14号字体好一些”、“我感觉15号字体更好一些诶”/“你选的这个封面我不太喜欢”、“有吗?很好看啊”……
分工
“明天谁有空排版啊?”、“我没空”、“我也没有”、“啊,你们都没空吗?”……其实啊,大家都些些许许有些事情要做,有时候是有人做了妥协,把工作塞进自己的生活。长此以往,总有些不悦。
沉默
“来商量下下周的安排吧”“……”/“开会时间到了,大家都在吗”“……”
还有两个人意见不合的时候,有时我们选择了观望,“旁观者清”却没让迷茫的当局者彼此理解。
“人情”,
让彼此迁就;
工作融入生活,
让生活一团乱麻。
矛盾背后的推手2
“没把话说清楚”“局外人插入”
这次的矛盾很大程度取决于大家“没把话说清楚”。
本想不把负面情绪传给彼此,本不想在不开心的时候处理不开心的事情,可“xx现在心情不好,十二点以后再找她说话”经过传话却变了味道。
“没把话说清楚”导致了误会。
误会后,选择在朋友圈“吐槽一番”。
“没把话说清楚”加深了误会。
矛盾在此刻爆发。
“换位思考一下好不好”
“我们谈谈吧”
“一切都过去了”
关于群居的那些事儿
大学寝室,是很多人体验群居生活的第一站。
群居生活,热闹且丰盛。因为,你说的话,会有回声;一个人煮的粥,几个人都有份。
群居生活,热烈的陪伴需要琐琐碎碎的磨合。偶尔有不称意的事情,说出来大家才会理解。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只要不是太过分,那就互相体谅。
学会相处,是群居中重要的一课。
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光,群居在一起,是为了照亮彼此,而不是让自己的锋芒遮盖某一个人。
给彼此留一些空间,对彼此多一些谅解,适当且舒适的距离,学会合群又不迷失自我。
群居是一群想法各异的年轻人,寻求和解。
这是我从这起蓄谋已久的“突发事件”中悟出的一点道理,谨以此篇献给群居ing/ will 群居的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