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是定位的外显,也就是别人易于识别的你的长板。对我而言,别人最容易观察到的就是视觉,最开始就是自己上课记笔记,然后有人围观说要拍照,后来开始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到付费约稿、约课。
其实,这个标签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树立标签、传播标签、升级标签。
最开始想要输出内容,但企业营销都要签保密协议,没办法从经验的专业入手。在彷徨练习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图像是大家都很喜欢也易于传播的方式。最开始我也是手残党,抱着初为人母的满腔热忱每天给女儿画日记,却意外得到了圈里做公众号运营伙伴的认可,一个月开始接单。从最开始毛遂自荐被鄙视,到1年后被主动邀约给新书做视觉设计,这一路作品、课程是最好的见证。
但我毕竟不是画画专业,基本功肯定比不上专业选手,而且自己也不想变成一个专业设计师。在与合作机构和老师的沟通中,我发现了升级自己标签、提升差异化的契机。
1.设计商务风:和市场上大多数画功著称的手绘相比更商务风,适合企业、专业书籍、培训师。
2.讲授不炫技:提倡最简单的画面呈现内容,以内容为中心,善于调动学员表达想法和感受。
3.结构生动化:除了“言听计从”,更融入自己的辩证理解,重构建模,用视觉帮助记忆连接而不是单纯记录。
4.思路市场化:营销DNA,自带用户思维,通过产品化视觉会议画布、引导卡片、体验沙盘、PPT版,降低画功顾虑对课程的局限。
在贴标签的过程中,他人对我的印象势必关联到了视觉上。之前没从企业出来,我的想法就是用视觉打C端,B端做经验匹配的市场相关培训。但现在发觉好多B端机构看朋友圈、看图认识你的时候会不自然的被视觉影响。袁老师写文章的方式就值得借鉴,一方面做传播,另一方面当学员有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转发链接,让内容产生复利。
一直认为,视觉是一种方式,并不是最终目的。所以,仍需要加强最终价值点的链接输出。比如,这次训练营的课题就是视觉+会议,帮助新经理提升会议效率,效益倍增;视觉+个人品牌,帮助培训师找到定位、定价、定产品、定市场、定推广;视觉+营销创新,帮助企业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等等。除了分享所学,接下来需要捆绑视觉+B端课程相关的内容呈现,让我的B端定位不仅仅停留在讲师简介里。
标签也好,印象也好,并不是一尘不变的,也需要根据自身、竞争、市场的变化不断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