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元:中国格言漫话之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鲁国人(都城山东曲阜), “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据古籍记载,很多木工器械都是鲁班发明的。木工使用的曲尺,就叫鲁班尺。传说墨斗、伞、锯子、刨子、钻子等,也都是他的发明。

这句格言出自《孟子》一书。意思是,如果不使用合适的工具,就画不出方圆;如果不按照一定的法度,就不能把事情做得圆满。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经》 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孟子这一大段的议论,意在告诫当政者,治理国家不能胡来;统治者不守规矩,无异于为大众做出了恶劣的示范。

希腊先哲德谟克利特也说过:“凡事都有规矩。”但是,中国晋代哲学家葛洪又说:“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涂不可以应万方。”印度诗人泰戈尔曾断言说:“那些仅仅循规蹈矩地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而且,事实上,正如英国作家丁尼生所言:“这个伟大的世界永远旋转,不断地改变陈规。”

在生活中,人们必须从事大量重复性的活动。这些重复性的活动使人们逐渐形成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比较固定的行为规范,造成思维障碍。有时打破常规,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所使用的能力,只有我们所具备能力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在一般情况下,按常规办事并不错。但是,当常规己经不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时,就应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善于创新,另辟蹊径。只有这样,才可能化缺点为优点,化弊端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在似乎绝望的困境中寻找到希望,创造出新的生机。

当然,人们行事的规矩,往往是在总结了无数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的。在与大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遵守规矩,就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社会交往中,遵守契约,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维持社会健康发展。如果轻易破坏规矩,则会受到自然规律或社会规律的惩罚。超常发展,常埋下巨大的隐患;弯道超车,未免带来车毁人亡的惨剧。

不可不慎,请勿侥幸!

图片来自“易车网”:《乡间自驾游,为什么弯道超车等于自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