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策略产品经理,基本的工作流程可能包含以下四步:
这其实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完整循环。
那么如何用户问题进而发现需求呢?从策略的角度来说,共有四种方法:用户反馈收集、系统监控、效果回归、阶段性调研
1.用户反馈收集
比如,高德地图有用户反馈自己又在西直门大桥上转了三圈才下来,那PM就要注意下,“转了三圈”这件事情太不正常了,是不是导航上某个环节的引导不够合理,导致用户没有注意到而错过了出口呢?
2.系统监控
监控可以主动帮我们发现产品出了什么问题,比如,今日头条的PM收到一条系统报警的短信:过去一小时头条的首页结果点击率同比上周下降了20%。这周的KPI要完不成了,需要赶紧看一下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3.效果回归
每次新版本上线后,PM都要做下效果回归,看看新版本是否符合预期,这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发现问题的途径。比如说,滴滴的拼车功能上线了,需要评估下拼车的成功率和拼成后的取消率有没有达成这个版本的优化目标,有没有出现新的问题等等。
4.阶段性调研
阶段性调研是PM抽出一整天或者一整周的时间从头到尾梳理自己的产品到底有什么问题。比如到季度末了,百度搜索的PM开始整体地去评估网页搜索的效果,去确定下个Q产品的优化目标和方向。
一、用户反馈收集
用户反馈收集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我们要以敬畏的心态去深入分析每一个问题。
来看一个案例。
1.处理用户反馈的基本流程
a.收集用户问题,要知道从哪里去获取用户反馈
b.用户反馈分析,要弄清楚反馈背后对于的产品问题是什么
c.整理撰写需求,将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案整理成需求
d.落实产品改进
(1)收集用户问题的常见渠道
自有渠道:
-产品各个端上的用户反馈入口
-客服收集到的问题
外部渠道:
-各类应用商店评论
-微博、贴吧等媒体渠道的评论
(2)用户反馈分析的方法
数据处理:清洗、标注
问题整理:分析、汇总
数据处理的步骤:浏览了解数据内容——删除无效数据——对反馈问题进行标注,理解背后反映的问题
首先要看下反馈数据的格式内容,这份数据可能是应用商店收集来的,可能是RD抓取来的,也可能是客服人员日常记录的。大致的浏览数据维度、格式和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入下一步。
因为提供数据的人可能不知道PM的分析需求,里面有可能会有无效数据。因此我们需要删掉这些无效数据,帮助我们减少接下来标注工作的成本。
接下来就可以对剩下的有效数据进行一一标注,理解背后反映的问题。但是这里要清楚一点:“数据是有效的,但不一定是有效的反馈”。
常见问题分类:“不是问题”、“已知问题”、“未知问题”
1.不是问题:常见为用户的抱怨,在产品当前的服务范畴之外
2.已知问题:常见为优先级不高、或已在项目计划中还未上线的老问题
3.未知问题:常见为新版本问题或之前没发现的老问题,如果无法直接判断原因,需要抽取当时具体session(自有渠道)、或进行用户回访(外部渠道)定位问题。
【问题整理实例】——某外卖平台应用商店评论
(3)用户反馈分析的局限性
用户反馈分析的局限性:
收集到的问题比较随机,很难反映产品现状的全局。
虽然可能代表一类问题,但是问题的影响面和优先级比较难判断。
(4)小结
每一个反馈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用户的情感表达,以敬畏心态深入分析每一个问题。
首先,敬畏用户的感受。当你听到他的声音的时候他已经很痛了。
其次,敬畏反馈背后隐藏的问题。可能这就是一个堤坝上的蚁穴。
上一篇:1.4 策略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