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眼前的利益你会放弃吗

一位朋友前段时间听说从乡镇调到了城区,今天遇到问他还没到新岗位去吗?

他说,现在非常纠结,因为原单位现在每个月多发1000块钱,到了新部门就没有这项补贴了。他在纠结到底是走还是不走。

我就开始给他分析,那就要算算得失了。走了,每年损失12000元,相对来说,活就要轻松,活轻松时间就多。有时间,就可以在外兼职和在家陪孩子,在外再兼一份职,收入肯定少不了12000;有时间多陪孩子,孩子学习好了,将来工作不用你操心,收入可能也是你现在损失的几倍。再说,一开始调动工作的初衷还是为了多陪孩子,现在不能因一年多了一万多块钱,而放弃培养孩子。另一方面,调动工作肯定还是付出成本了。

朋友想了想,决定还是放弃留下来的想法,到新部门,正常上下班,教育孩子是大事。

说到这里,一位同事深有体会。她说之前为了能进城陪孩子,到哪个部门去扫地都愿意。就是因为几年关键期,陪孩子的时间多,孩子学习直线上升,后来就业,刚开始考进国企,干了三年,觉得不能正常双休,辞职又考上了公务员。家里一份钱也没花,为她省了很多事。现在孩子还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她自己有本事了,我们做父母的,根本不会为她的事操心。

早晨好友还在谈论,一当父母,改三观。之前什么理想,什么为了事业奋斗,什么多赚钱,全都靠边站,一切为了孩子转。甚至当了父母后,之前的好多朋友都不联系少了。甚至为了孩子上学,大房子不住,专门在学校周边买小房子或者租房住,就是要把时间省下来,让孩子多学习一点东西。

我经常在想,现在人们不在为生计发愁了,社会发展变化越来越快,将来孩子们拼的是什么?他们的竞争力是什么?目前来看,孩子们好像拼的是学习,都为了能进个好大学而努力。大人焦虑,孩子也着急,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出成效的。特别对孩子来说,不能太重于表面成绩,忽略了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品格教育。

特别是品格教育,这才是决定一个人素质的关健。学习好的,不一定做人成功。有些人经受不了挫折,一点困难,一点问题,立即就焦虑不安。从根源上来,这都是父母教育的失败。

孩子每天与父母在一起,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这些东西是学不来的。比如,在街上扔垃圾,带着孩子,你不用说,做给他看,你扔进垃圾桶,孩子自然会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在家里看书,你拿一本书看,他自然就会拿一本书去看。自然,你在玩手机,他没有手机,他肯定会凑上来与你一起玩。

在教育这件事上,其他的教育占比都不大,父母的陪伴真的很重要。前几天,孩子学英语,迟迟不肯读。我就拿起一篇文章,抑扬顿挫地给他示范了一遍,他觉得很好听。也跟着学起来,把录音发到老师那,老师表扬了一通。这几天学习英语的兴志很高,每天都读。自然不会去操心他的英语学不好的事了。

陪孩子,不仅仅在于他们小时候。孩子们从这个家庭走出来,他们也一直在父母这里汲取养份,不仅仅是感情,父母的很多心得也是孩子们步入社会的指路明灯。有时候,孩子们处于人生的关键期,父母的话也会为他们拨云见日,走出人生低谷。

既然为人父母,当利益与孩子的教育产生冲突,那放弃的肯定是利益。孩子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这是每个父母都要分清的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