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你敢用一年时间改变自己吗?
有很多人都说,敢,何止一年时间。
为什么呢?
因为若改变只需用一年时间,那简直太过于划算了,不是么?
而当改变发生的那一刻,我们或许都不知道,也许已经身处漩涡,已经停不下来。
但改变是需要代价的,需要跳出舒适圈,并且对于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这个阶段有些人的热情想法就被扼杀了。同时,这些人也被“淘汰了。”
只有少部分人依旧坚定不移的向前,走向成功。
这就和另一个问题很相似,如何快速的进入一个行业并且成为这个领域前20%的高手,拿到80%的财富?
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坦诚的面对自己,问:当热情退却时会不会继续坚守,当毫无进展时会不会胆怯?
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行走之前需要有个走到终点的坚定论据。
得承认,随着时间的流逝,刚开始的成长会异常艰难。
(OK)决策完之后,进行下一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就如很多人都相信的一样:改变就是要穿越人生盲点。
从新归零的意义在于要比之前跑的更远持续更久,到达终点,突破瓶颈,暴风式成长。
01 成长的第一步就是改变认知吸取知识
思路决定出路:见识决定着大脑的判断,而判断又决定着最重要的选择,选择的后果便决定着更为重要的成长,得到的成长就衍生出着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赚钱的方式。
而赚钱的方式真真切切决定着生活的层次
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差距关键在于:面对生活,很多的人沉迷于娱乐和闲聊。
但尽管如此,还是有少部分的人,在没有人看到的角落与自己的信仰并肩而行。
那我们如何吸取知识呢?
有三个方面:
1:学会驾驭并利用好身边的资源。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每个人都有手机,同样都有引擎,而这里就是差别的关键:
第一种人:拿来看爽文,看羞羞的图,甚至不惜为其付费。
第二种人:通过它去了解更大的世界,找到好的学习资源,拓展自己的视野。
而改变自己的我第一步就是要去填充自己的无知和浅薄。
培养一两个好习惯,让自己得到正反馈。
2:找到自己的兴趣
不论做任何事,如果有“兴趣”二字为前提,那么一定会事半功倍。
——《斗罗大陆》
这是奔赴的第一步,也是打牢基地的基础。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成为运动达人,那你就得自己去跑步去锻炼。
如果你想学烹饪,那就得研究一下面包得水分糖分以及面包造型等等。
倒逼自己去输出,去成长,这也是一个锻炼学习的过程。
3:要了解手里的技能做绝了是什么样子?
在各个领域都存在着顶级大佬,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得去了解,最牛叉的人是什么水平。
只有了解了才会有进度的推进,才不会变成井底之蛙。
只有眼界得到拓展,见识到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的状态,回归自己时,才会有野心。才会要求自己去精进。
有野心不可怕,坦诚的正视即可,就如同优点和缺点一样。只有了解自己后才会有大步向前的勇气。
做的时候要学会问自己,也就是促进深度思考:我现在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处于什么位置?我要到达什么级别?我将来想成为怎样的存在?
就像小白:游泳,开始训练,比赛,刺激精进,最后到达奥运冠军。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都不是好士兵。
奔向更好的自已怎么可以没有野心。只有想要才会得到,只有见识足够才会苛求自己努力做好。
02 标杆人物,直奔顶级高手
想要在相同时间获得巨大进步,得到快速成长,就需要大量的投入,持续的学习,然后拿着技能上场搏击。
为什么要直奔高手人物?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什么意思呢?
高考,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争夺赛,每个人的目标不同,当目标是上二本时,极大多数去了大专,当目标是重点本科时,会得到一个二本。你觉得,立志上大专的人会得到985大学么?
要做有野心的人,不要老盯着身边几个人看,也不要只盯着学校看。
当然,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跨越式发展。
学习的对象,我们要区分为两种:
一种就是一个一个阶段升级,不能一下学到最优秀,比如写作,考试。
另一种:不需要一步一步来,就比如学书法:想学好看的楷书,需要分几个级别么,当然不,直接找最好的大师就可以了。
就比如你学化妆,肯定跟最好的化妆师学OK了。
那成功可以复制么?
你绝对是还在睡梦中没醒呢。如果能复制,成功的人绝对可以批量生产。
那向高手学习什么呢?有什么可以学的地方呢?
根据数学理论:有四个方面
1:实操技巧
2:底层逻辑
3:方法认知
4成长路径
这样的学习才会全面,有价值更快速。
当然,了解了别人的路径后,要加上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思考彼此的状态及条件。
什么意思?可以看这些魔鬼?
很多大学生看比尔盖茨大学辍学,最后成就一番事业,所以自己头脑发热也辍学,可惜,上进青年忘了,人家辍的是哈佛大学,反观自己辍的又是什么大学?
找到路径不要欣喜若狂,要冷静分析。
03精进时保持平稳,与时间较量,争取胜利
很多人,第一次接触画画的时候,都会极度好奇并且迫不及待想了解全部面貌。
当了解完之后就会就会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可言。因为初次见面,会有一种探索欲和求知欲。
一切都是有着吸引力并且保持新鲜感的时候,不逼你,你也会主动。
而且多走一步就会立马得到新的反馈。这个过程会有一种成就感。
随后几次的绘画就不会那么认真,因为想着时间还长。每天重复一样的动作,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会觉得乏味。
这是人性,随后的成长就会及其缓慢甚至原地不动。
(1)精进是以天为单位,以年为周期的事情。
爆发力只是其一,持久力才是关键。
成长就是今天的自己超越昨天。365天时间做到今天睡觉的时候比早晨时更有收获了,成长便是巨大的。也就更趋向于更牛叉的人物。
每日精进是成功的基础,以年为周期:意思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把这件事情放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去看待。
这叫放长线钓大鱼。既然起点低,没资源,那就需要压上仅有的筹码,利用好时间复利的强大,日复一日精进,沉淀自己。
这样的过程下来,成品也就呈现出该有的轮廓了,越难的事情越要咬牙坚持。
当跑完全程时会发现,坚持下来的对手寥寥无几,成功路上也并不是很拥挤。
(2)精进就是样品打磨,呈现最终作品
从现实主义上来说:精进的目的是什么?应该用什么心态去推进?
我想应该是这样的过程:弄出样图,随即亲自操刀,打磨样品轮廓,出现一级样品,内测,二级内测修改,三级……最后呈现终极作品。
你就是最棒的人!
没什么大道理,就是要实践。
04 手握核心技能变得不可替代
我们进入社会每天,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目的就是赚钱,不用逃避,因为需要好好活着不是么,而且内心愿望是要活得更好!
我想,这个,大家都是一致的。
钱?谁给呢?老板?凭什么?
那就需要让自己增值,变得值钱。
核心技能不可代替性就是加薪的硬核条件,也是可以拿出手的“谈资”
为什么初次见面的小白很忙工资还低,因为他的时间不值钱。大家都招呼他做一些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的事情。
为什么大佬的时间很宝贵,没有人敢去请求帮忙,因为他是必不可少的人物,她的专业过硬,若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就会打乱整体进度。
不可替性有多强,你就有多值钱。
于是这条奔赴的路上,每一次做决策时都要问自己,这个方向是不是提高了不可替性?
别急,总有人为你的值得买单,市场是有偏差的。今天没人发现,明天就有,最迟不会让你等太久。
专注的做一件事情,并且做到极致,做到不可替性。
什么都会一点并不会有多被在意,也打不起多大水花,只有不可替代才能达到目的。
认知只是知道路径的开始,着手实践才是抵达的方法。
最后总结改变的全程:
成长:吸收知识,提升认知。
学习:寻找标杆人物,奔向顶级高手
精进:持久力的比拼。高质量输出
赚钱:专注到不可替代。
祝你我,做不可替代之物,做不可替代之事,做不可替代之人。
回报并不与你的「努力」成正比;但会与你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等不是办法,背包登上路程,发生改变,才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