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年轻人躺平的意愿更多表达的是不满。我们努力在为什么?爷爷辈那会是人民公社,是生产队,他们温饱不足,能生存下去,但爷爷辈的人们,他们还是努力工作生产,他们那时候没有贫富阶层,或者说贫富阶层并不明显,两个阶层就如同两块用胶粘在块的玻璃。
我们的父辈,经历过合作社,也经历过土地改革,经历了改革开放,也经历了万民下岗;社会生产力急速提升,大家物质生活条件也在快速提高,但贫富差距也在迅速拉开。贫富两个阶层,原先胶粘在一起的两块玻璃被拉扯开,但拉扯的并不远,两块玻璃上的胶还当起了桥梁,一些人从这块玻璃还能走到另一块玻璃上。
到了我们这一辈,信息化、智能化浪潮愈发汹涌,金融参与各行各业,资本控制经济的现象层出不穷,贫富两个阶层,玻璃之间的连接彻底断裂,从一个阶层走向另一个阶层的通道已经很难找到了。
社会在进步,不假,我爷爷不懂智能手机,我爸爸不懂电脑科技,但我爷爷明白,那会他吃不饱的时候,大家都饿着肚子。我爸爸明白,那会只要下海,就有可能成为富一代。我到现在都不明白,我要住房,房价吓破我胆了;我想买车,油价只涨不跌了;我想结婚,都跟我谈钱不谈感情了;我挣的钱除了应付温饱,啥也应付不了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刷刷手机,却嫌我不上进了。
个人只是微观。如果说,这个社会的年轻人,只有很少一部分,找不到工作,解决不了生活问题,大概是这些人的问题;如果一大批年轻人生活出了问题,还埋怨是他们的问题,是不是有点没脑子,有没有有可能是别的地方出了问题?一只狗在叫,也许无需警惕,一群狗在吠,还不起来看看,还嫌弃它们扰了你的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