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群写作营Day9#怎样确定自己想要什么(工作篇)

图片发自简书App

1

我们很容易判断自己不想要什么,却难以确定自己想要什么。

对我来说,成长的过程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对自己越了解,就越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小时候,因为我的爸妈都是老师,所以亲戚朋友都会问我长大了是不是也想做老师。我记得我是很肯定地说不,没有特别的理由,就是不感兴趣。

但是对于自己想要做什么,我一直无法确定。还记得有一次在高中的课堂上被老师问到自己的理想,我支吾了老半天回答了“老板”,也给不出理由。每次听到同学发表自己的理想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没有理想是一件很羞愧的事情。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那个年代的很多同学都跟我一样,对于大学的专业完全不了解,仅仅凭借是否热门,道听途说是否好就业来填报。当时最热门的就是经济、管理、计算机之类在我们眼里特别高大上的专业。

我当时也是跟风填写了管理学,结果分数不够被调剂了,被调剂到一个当时完全没听说过的专业——统计学。大学期间专业的学习对我来说算是艰苦,四年下来考试成绩的分布,专业科目大都不高分,高分的全部都是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

大学参与的活动最多的,是各种类型的志愿者活动。支教、地震筹款赈灾演出、麻风病康复村的志愿活动等等。在做志愿活动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助人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助人的过程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存在的意义。

2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跟专业相关的数据分析岗位。当时的考虑是先就业再择业,另外是想学以致用,不想大学的专业在毕业之后就荒废了。职场新人遇到的挫折特别多,等我已经游刃有余之后,开始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自己到底要什么。我不知道要往哪里走,但是一直想要离开,只是不想因为一时冲动做出决定就拖了大半年。直到因为一件导火索,让我当下决定辞职,义无反顾。我结束了一年零十个月的专业相关工作,我还记得离职那天下班走出办公楼,暴雨过后彩虹挂在空中,心情无比轻松,即使不知道接下来做什么。

后来,我找了一份教育机构的客服工作。教育机构的客服需要让上课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满意机构的服务,愿意继续报名参加辅导。这份工作让我的沟通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我还看了很多怎样和孩子沟通的书籍,对我和学生自己家长的交流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兴趣和关注。

我已经越来越确定自己就是想成为一名教师,学校里的教师。

在成为教师之前,要准备的事情很多,所以我离开了教育机构,进入了一个专注做家校互动产品的公司做助理。在做助理的过程中,我对于现代社会上各种家校互动的产品怎样连接学校和家庭有了更多的了解。

等到可以报考教师的资格准备好,我就把助理工作辞了,专心准备考试。由于备考时间还很充足,所以我周一到周五到一个教育机构做兼职,晚上给学生辅导作业。兼职辅导学生的过程让我面对枯燥的备考能够坚持下去,因为做老师的体验真的非常棒。

知道自己通过教师考试的那一刻,我真的很兴奋,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更重要的是得到自己一直想要的工作,可以有新的开始。

3

成为老师之后的日子,受到的挫折并不比以前的工作少,甚至是更多。在自己所爱的工作面前,因为在意所以更容易焦虑,也更容易被工作的挫折打击。虽然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并不是因为不喜欢所以想放弃,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太喜欢了,所以觉得自己做不好不配做这份工作。也正是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所以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成长当中,也能够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坚持不懈。

从求学到工作的历程中,其实很多地方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倾向,从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出我是喜欢教育行业的。只是当初身在其中,没有深入去分析。

我想做老板,其实是喜欢有更多的主动权和自由。教师的工作虽然有很多条条框框,但是又是相对自由的,因为教无定法,特别是在课堂上。

我喜欢志愿者活动,是因为帮助别人的过程自己更开心。教师的工作也有助人的性质,能够在帮助学生进步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从第二份工作起,我的工作内容都离不开教育。我可以肯定的是,以后我即使不在学校做老师,也不会离开教育这个行业。

4

当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静下心来,回顾自己的经历,发现自己的偏好,思考背后的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让自己心动和向往的工作。那不仅仅是为了生存的工作而已,而是非常乐意为之付出全部精力的终身事业。

希望所有还在迷茫中的朋友,能够尽快拨开迷雾,找到自己心之所向,紧紧抓住它,从此与它相伴前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