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2年,英国人卢瑟福发现空气中含有一种气体。这种气体既不能供动物呼吸也不支持燃烧,它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氮气---N2。
1773年前后,瑞典化学家舍勒用实验证明,空气还含有另外一种气体.这种气体能够供动物呼吸而且支持燃烧,这是氧气---O2。
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实验证明空气是由78%的氮气和21%的氧气外加1%其他物质构成。
以上,是我读初中的时候,化学老师带学生入门,一定会在课堂上讲述的第一个实验故事。
它启发我们思考:
哦?!
原来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每天呼吸的空气,并不是空无一物,它由氮气加氧气组成。
进而了解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接着走进元素周期表,按老师要求背诵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终于。。。。。。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化学不仅仅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门学科,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处,例如:
可乐喝多了打嗝,肚子饱饱,那是因为里面添加了二氧化碳。
大人用黄豆做豆腐,一定要点卤,那是因为蛋白质遇到重金属变性。
薯条没有拆封以前,袋子都是鼓鼓的,那是因为里面充了氮气保鲜
。。。。。。
如果不必等到初中化学老师来教这些知识,7-8岁甚至更小的时候就看到一些奇妙的实验现象,会早一点启蒙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吗?
为什么经液氮浸过的香蕉可以当钉锤使用?
为什么经液氮浸过的玫瑰花一捏就成粉末?
为什么你们这样搅拌搅拌,冰淇淋就做好了?
当大人邀请孩子,像魔术师一样表演,像圣诞老人一样分发冰淇淋,孩子的眼神是这样的:
以上,是1940年成立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空气产品公司,做了一个小小的传播化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的Family Day活动。
如果今天现场的我只有6岁,那这冒着白气的液氮太神奇,它可以做冰淇淋,尽管我不能理解到底什么是液氮。
今天现场的我36岁,生动活泼的小实验把我拉回初中求学时期,让我想起那个拉瓦锡发现空气成分的故事。
可乐随爸爸外出旅游,没有参加今天这个活动。他知道妈妈的公司叫空气化工,但不知道具体是做什么的。
如果下次再有这个活动,我想他会说:妈妈上班的公司是卖冰淇淋的。
那,就卖冰淇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