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的邻居

读了两个故事,联想起匡衡的故事,在此录入如下,读者自有公论:

故事一:碧纱笼

中唐时的王播,少时孤贫,曾借住在扬州惠昭寺院里读书,跟着和尚混斋饭吃。混得时日久了,为众僧所厌。某日,故意将饭前敲钟改为饭后敲钟,等王播闻钟而至,斋堂已空。王播大感羞辱。后王播官至宰相并节度使,特意重游旧地。见惠昭寺将自己当年的题墙诗句都以碧纱笼罩,重点保护,俨然有与荣焉。感慨之余,在原处又题绝句曰:

“上堂未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那首题诗就有点儿报复的恶意了。讥讽之意,溢于言表。宰相题诗,不敢删除,和尚势利,暴光世人。让惠昭寺僧自此颜面丢尽,情何以堪。

当年的羞辱,如今加倍偿还了。这种报复的快感,对王播来说,想必是很甜蜜的享受。

故事二:明人笔记

据一则明人笔记记载,明朝严嵩党羽鄢懋卿,少时家贫,曾向邻里富家求藏书而不得,反为富家子嘲讽:“贱儿也欲富贵乎?”后鄢懋卿于嘉靖二十年中进士,又攀附严嵩,官至显赫,权柄凌人,奢糜肆意。《明史》中记述他“以文锦被厕装,白金饰溺器”。昔日富家子惧,倾家藏书献之,叩首乞谅。鄢懋卿笑而纳之,并予钱一文。有人写诗拍鄢懋卿的马屁:“悔将良骥作驽骑,万卷书值一文钱。”鄢懋卿闻诗笑曰:“非吾器大,是儿早破家矣!”富家子闻之,羞惧而死。

这个报复可谓痛切。

故事三: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 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选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

穷人读书不容易。特别是在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的时代,读书,几乎是穷孩子改变命运的惟一出路。不是聪明、有志气、有毅力、肯吃苦就一定读得了书,成得了器。

匡衡能遇到这样的邻居,不仅仅是幸运。

还要别人愿意给你机会,让你有书可读,有足够的书供你读,有人肯教导你。

匡衡的邻居,其名已经不可考,但故事发生地却是在孟子故里的邹城市,那个叫杨下的村子,我去过,虽说早已没了“凿壁偷光”的遗迹,却依然让我怀念匡衡当初的那个邻人。尽管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他富了,不识文却知道藏书,都说富人多“为富不仁”,但邹城以前的这个富人,却对邻居这个爱读书的小伙子,“资给以书”,匡衡“遂成大学”。

这个人物,非常厚道,且非常值得我们怀念、效法。(冯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两年前,S先生万万不会想到和H小姐还会有未来。那个时候,H小姐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很无奈。情节几乎与《志明与春娇...
    Shepherd阅读 411评论 0 1
  • 01、 清晨琉璃界,亿万玉蝶飞。 雪野冬之被,江鸥秘密归。 02、 渐趣圆周月,天心处静辉。 寂然不动地,嫦娥梦春...
    真如自在阅读 387评论 9 11
  • 1.使用Handler在子线程更新UI:有一部分刚入门的童鞋会认为handler的post(Runnable r)...
    realze阅读 714评论 1 15
  • 人这一生,本就是会出现一连串的不确定性,也正是因为这些未知的世界,让我们有了不断探索和发现自己潜能的机会,当然未雨...
    Susan姗姗阅读 175评论 0 0